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公民社會,始于足下

http://www.CRNTT.com   2009-02-11 11:28:21  


 
  而于公民社會而言,難道不也存在著這麽一個“無法認定的急于認定,該定下來的恰恰定不下來”的怪圈嗎?是否可以依靠學院裏多角度、各方面的學術研究“證”出一個公民社會?姑且在此只提出問題,暫不做結論。

  公民社會,“震”出來?

  這一年多,發生的事情似乎有點太多了。但對于疑似突然熱起來、更突然急于過渡到完成時態的公民社會研究而言,汶川地震和08奧運是兩個被涉嫌過度引用和詮釋的由頭,尤其是在要論述“2008年作爲中國公民社會元年”的時候,真有點“震”出一個公民社會的架勢。而這種對“震”出點什麽的期待,恐怕要從南方周末那篇名動各方、也引來不少非議的“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說起,南文著眼于“轉型契機”——“中國現代化這鍋百年老湯,是到煮開的時候了。一個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華的時候了”,但更强調“中國能不能闖過去”,强調“執政理念的全面刷新”,强調“我們當下的選擇”:僅僅寄希望于“震”,是“震”不出任何東西的。那種“汶川大地震‘震出’中國民衆的愛國情懷”之類的外媒觀點,作爲傳媒語言無可厚非,但若作爲整個社會順理成章的共識則恐怕還大有可商榷之處。

  大地震的疼痛與記憶總會消散,甚至消散的速度足以讓你我都感到詫异。而寄希望于地震“震”出來的公民社會,是否會隨著志願者群體的散去而成爲獎狀挂在墻上,這個時候,恐怕再沒有人敢妄下斷言。不管願不願意承認,作爲自然灾害的地震終究“震”不走作爲社會灾害而常年存在于社會機理的制度積弊。甚至在逝者尸骨未寒的當下,那些污穢與拙劣便亟不可待地輪番上演,而“北川豪華越野車事件”其實只是最新鮮出爐的包子罷了。

  急于去春晚代表灾區公職人員發言的北川縣長經大忠在正面回應網上盛傳的110萬元的陸地巡洋艦“只爲應急救灾”時恐怕沒有想到,會有一個對汽車性能與價格信手拈來的公民韓寒對縣政府自相矛盾的表態揪住不放。用學者冉雲飛的話講,連韓寒恐怕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能用自己作爲一位賽車手對汽車的多方面瞭解,來全面地揭露地震中一些政府的虛僞、奢糜行爲。針對北川豪華越野車事件,批評最到位、最切中要害的要數韓寒的三篇隨手寫就的文字:灾區政府采購忙,北川出手最大方、北川政府不缺錢,那我們就放心、北川政府繼續說謊。而知名網友五岳散人則認爲“關于這事兒其實沒什麽好評論的”,因爲“事情發展到現在,基本上就是在看一場表演了,是一個關于如何用一個更大的謊言去掩蓋前一個謊言的表演”。

  公民社會,是否真的可以靠一場地震催生出來?《5•12地震催生中國公民社會》一文的作者是相對理性的:“5•12地震對中國公民社會建設有著特殊的深遠的意義和作用,它可以是一個契機,也可以什麽都不是”。而其中引出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便是,如何在中國用好公民社會理念。在香港中文大學陳健民先生看來,在中國引入和使用公民社會理念,需要系統追溯此理念內含價值取向的演進;需要密切結合中國傳統尋找此理念嫁接本土的適切性;需要深刻挖掘此理念對于中國未來改革的學術解釋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