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方人筆下的西藏封建農奴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3-28 09:19:43  


 
  達斯看到的情形在50多年後依然如故。1936年,英國組成了一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訪問拉薩使團。英國人斯潘塞.查普曼是使團成員之一。他在記錄此次出使的《聖城拉薩》一書中說,在拉薩“門道旁邊常常有成群的乞丐依墻而坐,他們吐出舌頭,竪起大拇指,哭訴著乞討”,“一些乞丐是老人、瘦骨嶙峋的人、盲人、殘疾人和病人”,而這些情形“隨處可見”。

  凄涼陰鬱的社會面貌:

  “沒有證據證明西藏是一個烏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

  ——譚.戈倫夫

  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嚴重窒息了社會的生機和活力,使西藏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極其低下。廣大農奴饑寒交迫,生存維艱,因饑寒貧病而死者不計其數,城鎮中乞丐成群。

  托馬斯.曼寧是最早進入西藏的英國人之一。在《叩響雪域高原的門扉:喬治.波格爾西藏見聞及托馬斯.曼寧拉薩之行紀實》一書中,記錄著1811年呈現在托馬斯.曼寧眼前的拉薩的情況。書中說:“城裡沒有什麼看起來可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愉快的東西。房屋周圍盡是污跡和臟物。大街上到處是狗。簡而言之,一切都顯得凄涼陰鬱,使人感到毫無生氣。”

  近100年後,這種狀況絲毫沒有改變。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薩真面目》中寫道:“這座城市臟得無法形容,沒有下水道,路面也沒有鋪砌石塊。沒有一棟房子看上去清潔乾淨或經常有人打掃。下雨之後,街道就成了一窪窪的死水塘,豬狗則跑到這些地方來尋找廢物渣滓。藏人如牛似馬地勞累,而贏來的卻是為數甚微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其他地方大自然卻慷慨大方地將這些東西賜予人們。”

  在前人的文獻基礎上,當代許多研究西藏問題的西方學者對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進行了客觀的評價。美國學者梅.戈爾斯坦在《喇嘛王國的覆滅》中指出,“農奴是莊園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正是這樣一種有效的經濟剝削制度為西藏政教統治集團的長期存在和發展提供了保障”。加拿大學者譚.戈倫夫在《現代西藏的誕生》中說,1959年以前的西藏“無論想象力有多麼豐富,西藏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絕不是‘令人羨慕的’。”那種認為舊西藏不存在階級制度的說法,只是“反映了政治上的需要,但不符合真實情況”,“沒有證據證明西藏是一個烏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