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企不惜代價撤資說明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09-04-14 12:00:42  


 
  4月1日,日本央行發布一個令人沮喪的數字,3月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結果顯示:反映企業景氣狀況的業況判斷指數(DI)大企業製造業為負58,比2008年12月下降34點,創下了1974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最低紀錄和最大跌幅。設備投資計劃也下滑至新低,表明目前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比石油危機時更加惡劣,中小企業的景氣感普遍低迷。

  而日本GDP數據則顯得更加直接而殘酷,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GDP同比下降3.3%,按年率換算則下降12.7%。這是日本經濟連續第3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也是自1974年第一季度下滑13.1%以來的最大季度降幅,儘管後來日本對這一數據進行修正,但修正後的日本第四季度出口仍下降13.8%,創歷史最大降幅。

  正是日本經濟的不斷惡化,令越來越多的日企收益大幅縮水,特別是日本那些跨國企業受到本國與投資所在國的雙重影響。這些企業在停產觀望之際,正積極探討在中國等國家的撤退的辦法。為吸取韓企撤資的教訓,我國有關部門已對日企撤資採取了相應措施,一些日企由於合同期未滿就撤資,將面臨被徵收高額違約金和稅金等問題。

  但日本企業已顧了那麼多,為防止進一步經濟衰退,他們加入到大規模的自我救贖行動中去。然而,日企撤出我國還將此付出另外的慘重代價:與它反其道而行之的歐美企業將乘虛而入,搶占了日企撤離後留下的中國市場。今後,曾在我國市場獨領風騷的日本汽車和家電產品已風光不再,“車到山前必有路”,但有路不再有豐田車,而是美國通用、德國大眾或我國的自主品牌汽車。 

  其實,全球500強的大多數企業都在我國設立了合資、獨自企業或是辦事機構。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跨國企業都能夠在中國這個新興的市場上找到市場機會的。當子公司面臨不利條件而經營不善時,如果撤出障礙較低,那麼跨國公司就可能選擇撤資,以提高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效益。此外,一些跨國企業在心態上、策略上和執行上發生了很多錯誤,外資企業在我國虧損、倒閉、撤資的事件也屢屢發生。

  應該看到,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存量相當大,在五六千億美元左右,如果按照10%的回報率,每年的收益就高達500億美元,這是一筆很大的收入流失,並會對我國的國際收支產生長期影響。因此,我們對日企撤資並不要過分擔心。他們的撤離正反映出我國經濟環境的變化,過去那種依靠便宜地價、廉價勞力、優惠政策吸引外企的時代正漸行漸遠,而這種變化使我國對外資的需求開始從數量為主轉向質量為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