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逸舟:胡六點蘊藏思想新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09-05-05 00:22:15  


 
    “胡六點”對中共和平統一理論重大發展之一:全面把握兩岸關係的基本性質與基本矛盾

  “胡六點”指出:“1949 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 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的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 這是對兩岸關係基本性質的定位與認識,既體現了我們在國家領土主權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又反映我們黨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對事物的認識已經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表象到實質,實現了質的飛躍,全面掌握到兩岸關係的本質和規律。
 
  這一科學論斷包含兩方面的意涵。一方面,兩岸尚未統一的現狀是中國內戰的遺留,而“不是領土和主權的分裂”,這是我們自和平統一大政方針確立起就非常明確了的;另一方面,兩岸尚未統一的原因,是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是我們以前長期忽視或者未予正視的。上世紀40 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及其遺留下來的政治對立是甚麼?這就是毛澤東主席當年所指的關於中國“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不同選擇。這種對立當年是通過雙方的戰爭加以解決的,但並沒有完全解決。此後至今60年,兩岸在追求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分別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出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這期間,台灣曾創造出“四小龍”經濟起飛的奇跡,大陸則自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史無前例的進步與發展。正面面對這一政治對立和基本差異,其實就回歸到兩岸關係的基本矛盾,這就是“中國終將統一的趨勢與要求,與兩岸不同的發展道路與發展水準之間的矛盾”。毫無疑義,在21 世紀的今天繼續解決延續至今的這種矛盾,只能靠和平,靠發展。 

  全面把握兩岸關係的基本性質、正確界定兩岸關係的基本矛盾,對現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未來和平統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們能夠比較清晰地區分兩岸間的統獨矛盾與不同的統一主張之間的矛盾,使雙方不再由於對一個中國問題上的某些分歧導致緊張與內耗,為避免這種分歧“台獨”勢力利用來升高兩岸對抗、激化兩岸關係。
 
  從宏觀上看,受兩岸血緣關係、歷史文化傳統、地理位置和地域人口、實力對比、國際地位與影響、發展趨勢等等基本因素制約,“台獨”本來就是一條走不通的路。還在1991 年的時候,由於台灣“民主化”的若干重要問題基本解決,民進黨失去了攻擊國民黨的著力點,一度試圖以強化“台獨”訴求來維持對國民黨的進攻力度,並於當年通過了“台獨黨綱”。此舉一出,全台震動,導致民進黨在年底的選舉中遭遇重挫,“台獨”被稱為“票房毒藥”。此後民進黨開始淡化“台獨”色彩,90年代中期還展開趨向現實的大規模“路線轉型”。但在此同時,國共兩黨在一個中國問題上的分歧卻持續擴大,衝突不斷升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與我們對上述兩岸間延續下來的“政治對立”認識不足有關。在我們看來,中國的內戰早有定局,“一國兩制”的統一方案對台灣可謂是優渥到無以復加,根本不存在不能接受的道理;你不接受,豈非就是要分裂或“台獨”?在這種邏輯觀照下,不論是所謂“一國兩府”還是“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以至於“一個國家兩個地區”等等,都會倍顯可疑,甚至無異於分裂和“台獨”。正是在此對抗過程中,有人利用雙方的分歧不斷激化兩岸衝突,塑造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視與不滿,最終導致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直至2005 年,國共兩黨擱置了雙方在“九二共識”上的分歧握手言和,為台灣民眾展現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從而抽去了“台獨”勢力操作兩岸緊張的重要基礎,也成為國民黨能夠在去年選舉中獲勝的重要原因。今後的趨勢仍然會如此,只要兩岸主張和認同統一的人們之間真正能夠求同存異,保持良性互動,“台獨”就不可能再翻起大的風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