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出口導向增長方式 應適時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09-06-29 10:23:42  


 
  再來看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十五”期間,中國八個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出40%左右。五年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從13.9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2.5億噸標準煤,增量遠遠高於過去20年能源消費增量的總和。與高耗能高污染相伴隨的是對能源資源的低效利用。目前中國能源總效益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約10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也由過去20年的0.5迅速增長到1.0以上。在中央啟動積極財政政策試圖拉動經濟增長的當下,“兩高一低”現象在某些地區和行業不減反彈。
 
  其次,正如現代經濟學所闡明的,在出口產業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以後,出口導向政策容易使出口國的企業依賴於低要素價格和低匯價,缺乏從事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壓力和動力,成為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所說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專業戶”。吳敬璉認為,這正是中國出口加工產業目前所遇到的問題。與此同時,中國目前也面臨東亞一些採取出口導向政策的國家和地區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所面臨的同樣問題:外匯存底大量增加,本國貨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如果不能主動推進對外貿易和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就難免像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那樣,陷入系統性金融風險之中。
 
  要想增強拉動經濟的強勁內需,就需要不斷改善現有的法治秩序和監管架構,簡單的如各種金融產品、信貸產品。因此,依靠內需增長,則必然提高對制度和國家管制能力的要求。相比之下,利用出口,利用其他國家市場的需求來啟動本國經濟增長,就方便和快捷得多。這種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弊端在於,由於經濟增長來得容易,政府也就容易喪失創造性地改善國內制度環境的動力,從而不能為本國經濟增長提供一個根本性的制度架構和健全的管制環境。如此惡性循環,便會由曾經的成功進入衰退的危機中。
 
  再次,與依靠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實現了經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尤其是僅有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相比,中國內地有巨大市場,有總量豐富的資源能源,有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多的龐大消費群體,當然更有條件和基礎大幅提升內需占GDP的比例。中國有經濟連年增長所形成的巨大財富(連年增長的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等),只要對制度安排進行有效的改良,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機制(譬如改變行政事業開支占財政支出2/3的現狀,提高勞動者收入占GDP的比例,形成勞動者報酬增速略高於GDP增速的良性機制等等),建立無分城鄉、全面覆蓋的具有基本水準的社會保障體系,就完全有可能擴大內需,將內需占GDP的比例提高到一個合理水平,從而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主要建立在內需基礎之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