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社台北論壇:馬吳團隊挑戰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09-09-21 00:47:34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
  中評社台北9月21日電(記者 鄒巧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邀請專家學者,20日下午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閉門論壇,探討馬吳執政團隊的挑戰與前景。 

  與會者雖然相當肯定八八水災變局下提前進行的“內閣”改組,但也幾乎一致認為,馬吳執政團隊無論在災後重建、民生經濟、制度改革,還是兩岸關係方面,都面臨不小的挑戰。

  論壇由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輝珍主持;評論員有台灣民意學會理事長梁世武,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秘書長彭錦鵬,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

  黃輝珍開場表示,這次“內閣”改組的最大特色,是正、副“閣揆”皆為民選首長出身。“吳內閣”的成立,是標準的選舉“內閣”、戰鬥“內閣”,因為接下來年年有選舉,場場攸關馬英九的連任,而且只准成功、不准失敗。“吳內閣”對馬政權的發展與維繫至關重要;過程中馬意志的貫徹表露無疑,最後成敗也由馬承擔。

  梁世武認為,新“內閣”首長由吳敦義、朱立倫出線,是接班梯次的顯現,完全展現出馬的意志;而“吳內閣”的施政表現,能否累積成聲望、進而完成世代交替,其能力與實力是關鍵。目前執政團隊的施政重點還是在經濟上,台灣經濟現況是嚴重貧血加內傷,財政惡化及赤字屢創新高,內部混亂、又有外部大環境限制,前景雖不能說是危機重重,而確實是任重道遠。

  陳一新說,八八水災後火速改組,新“內閣”臨危受命色彩強烈。經這段時間觀察,“吳內閣”在危機處理、預測媒體反應能力上都還需加強改善。在兩岸關係上,從達賴訪台到播放熱比婭影片,都是危險訊號;未來有關ECFA的簽訂,開始進入雙方利益錙銖必較階段,更而甚者是政治利益的算計。兩岸短期擱置爭議,能否發展為長期共識,挑戰會愈來愈大。

  蔡宏明則說,吳、朱兩位與大陸對話經驗豐富,是新“內閣”的重要特色。對於影響兩岸互信事件處理原則,未來勢必持續藉由政黨平台,強化兩岸互信機制。相較之下,兩岸經貿議題,不單是惠台政策而已,還牽涉到台灣產經利益與分配,台灣內部問題才是大挑戰;新“內閣”標榜以民意為依歸,備受民眾期待,但除了提出庶民經濟為指標外,更應提出中長期經貿發展整體策略與藍圖,同步推動。

  張五岳認為,兩岸關係方面,馬吳執政團隊的前景應是審慎樂觀。雖然擱置爭議的蜜月期結束,兩岸關係回歸基本面,但整體和平發展格局不變、府院黨的一體化、經貿交流效益逐漸浮現;只要做好健全妥善規劃,建立危機處理機制與有效控管工作,兩岸經貿關係應可持續發展並維持政治和平氛圍。

  彭錦鵬指出,“內閣”大幅度改組雖然意外,卻也在意料之中;如果表現不佳,年底選舉之後還會再撤換。馬吳執政團隊以行政歷練與穩健見長,但缺少具願景、前瞻性與執行力的幹才,從加強文官能力和行政效能,到應變各層面挑戰、提升台灣競爭力,除了打贏選戰之外,如何為制度建設打好基礎才是重點。

  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等亦參加論壇。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