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職業化 體育的唯一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2-02 11:24:02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在近日舉行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鄭潔和李娜攜手改寫了中國網球的歷史:第一次有兩名中國球員同時躋身大滿貫賽單打四強。網易《另一面》欄目近日登載評論文章“職業化是體育的唯一出路”,表示“…這樣的成績無疑是中國網球初步職業化的成果。事實上,職業化的方向本身不應因競技場上的勝利而堅持,也不因失利而懷疑。職業化是足球、籃球、網球等大型運動唯一的發展方向,中國體育最好的出路,應當是
“偽職業化”的最大特征是管理者的非職業化
用職業化來取代舉國體制”。其內容如下: 
 
  ★足球的亂局,是“偽職業化”的失敗 

  “職業化”16年來,中國足球水平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實,是很多人拒絕體育職業化、為舉國體制辯護的一個理由。但中國足球貌似穿著一件“職業化”的外衣,其實也是在裸奔。其失敗,不是職業化的失敗,而恰恰是“偽職業化”、行政干預足球市場的失敗。中國足球的所謂職業化,在起步到現在,都有致命的缺陷。 
 
 
  聯賽管理大權一被“足球官員”掌控 
 
  眾所周知,中國足球的掌控者、操盤者是中國足球協會。名義上這是一個民間組織,屬於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實際上是官方機構,是切切實實的政府衙門。它是中國體育行政機構國家體育總局的直屬部門(又稱“中國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一個班子兩塊牌子),足協的財政、人事自主權全部來自於體育總局,足協歷任主要負責人都是政府官員出身。中國足球職業化聯賽的章程、具體運作幾乎全部來自這樣一個行政部門,由這樣一個官樣化十足的政府機構指揮、領導中國足球,根本無法將中國足球引入職業化的軌道。政府部門直接參與足球市場運作,參與足球聯賽資金分配,也與職業化的本質背道而馳。 
 
  俱樂部被邊緣化,沒有發言權 
 
  職業化聯賽的成功,其實和一個市場化公司的成功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其核心內容無非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司的資本結構,在足球則是聯賽和俱樂部的所有權應該完全屬於俱樂部;二是營運體系建設,即俱樂部的經營,包括市場的培養和收入的分配;三是外部經濟環境和法律體系的完善。在這三點都不具備的情況下,本應為“淮南橘”的職業足球在中國實屬“淮北枳”。 
 
  足協在中超賽制、利益分配等重大問題上採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使得俱樂部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中超南北分區、升降級等等的鬧劇,俱樂部均無發言的權利,甚至對此一無所知。其次,在聯賽廣告經營、電視轉播、門票等三個方面的利益分配,俱樂部僅能自己掌控門票收入。但由於觀眾重視程度不高,對俱樂部而言,門票收入其實連場地租金都不夠。剩下的廣告經營、電視轉播這兩大塊經營權卻牢牢的由足協把握,俱樂部的經營自主權非常有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