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校園暴力為何總在“薄弱校”?

http://www.CRNTT.com   2010-03-04 11:12:05  


 
  ★“鴕鳥政策”

  即使在學術層面,國內針對校園暴力的研究,不過只有約30年,實證調查更是非常稀少。而在教育界和普通公眾中,校園暴力的存在和嚴重程度總是很難被接受,大家關心的是學校師資怎樣,升學率多少,“重點”還是“非重點”,卻不願意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學校並非“暴力真空”。

  由於缺少研究,學者們對“校園暴力”的定義不盡相同。姚建龍認為,校園暴力是發生在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師生與外來侵入人員之間的暴力行為,發生暴力行為的場所除了校園、正常的教學活動中,還包括上學放學的路上。姚建龍說,當他與相關政府官員討論的時候,一些人甚至都不願意提及“校園暴力”這個名詞。

  管理部門的態度,也決定了學校負責人的態度。中國學者們反映,國內校園暴力調查難以開展的原因,有很大部分來自學校管理者的不配合。“如果你跟一個校長說你希望去他的學校做校園暴力調查,他會覺得你在說他的學校有問題,秩序不好,影響學校的形象。”姚建龍告訴記者。所以,很多學者在進校開展調查時,必須掛上“校園安全調查”之類的“幌子”,以盡量降低學校管理者的敏感度。

  事實上,校園暴力在所有國家存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是校園暴力的高發區。但在中國以文化考試為核心教育環境中,無論是主管部門還是學生家長,都緊緊盯著教學成績,校園暴力現象的存在一直難以被接受。所以,校長們的苦衷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一所學校承認校園暴力的存在,難免成為危險的“出頭鳥”。

  這樣的“鴕鳥政策”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除了學生自己,校園暴力事件很難被學校管理者和家長知曉。往往是一個嚴重的傷害事件發生後,成人們才發現,暴力事件在學校裡幾乎天天發生。

  宋雁慧很羨慕美國的同行們,他們要想得到美國全國範圍內校園暴力相關數據和案例,就要簡單得多。美國的教育系統內有完善的校園暴力事件統計系統,各個學校會將自己學校的暴力事件上報,教育主管部門每年出版“白皮書”,公佈統計數據和案例。有了海量的數據,學者們就可以找出校園暴力事件中的規律,以尋求防範校園暴力發生的方法。

  未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是有很多成人難以發現的秘密,校園暴力的“種子”同樣潛伏在他們的世界裡難以被發現。宋雁慧介紹,基於大量的案例研究,美國一些學校中,建立了校園暴力的早期識別系統,學校管理人員和老師,在發現學生中的一些異常情況時,會將這些訊息匯總和分析,以預防暴力事件的發生。“比如說,學校食堂師傅發現一個學生幾天不來吃早餐,他會把情況報告給老師,老師有責任去調查學生是否受到勒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