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調控市場 改善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10-03-25 11:38:48  


完全依賴市場調節,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訊/“單一化的經濟結構存在太大風險,香港應保持金融、物流、貿易三大中心的平衡。將既有的金融中心活化、擴展、完善,配合上海的發展外,還須補上海的不足。政府還應以‘有形之手’調控市場經濟‘無形之手’的失控,以及發展教育,以防止跨代貧窮,增加社會階級流動。”《大公報》今天登出黃康顯博士的文章“調控市場改善民生”,文章內容如下:  

  馬克思的辯證論中特別強調矛盾的對立:事物本身都有相互反對的兩方面,相剋相生,矛盾從而產生,因此事物的發展是矛盾的不斷獲得解決。毛澤東據此發表《矛盾論》,將矛盾分為主次與正負,負面是敵我的矛盾,正面是人民內部的矛盾,後者要首先妥善解決,使它不致演變為敵我矛盾。

  溫家寶總理最近談到香港要解決已存在的深層次矛盾,是有其哲學與現實根據的。溫總在接見香港特首曾蔭權時,兩次提到香港必須解決深層次矛盾。最近的“兩會”,他解讀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主要有五項:首三項涉及經濟,包括繼續保持及發展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地位;發展優勢產業;進一步與珠三角加強聯繫。第四項是注重改善民生和發展教育。第五項是希望市民包容共濟,凝聚共識,團結一致,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並按照基本法規定,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治,解決紛爭,這亦對發展經濟有利。溫總的主體論調是解決香港經濟的深層次矛盾,政治矛盾是次要的。

       單一結構風險太大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至今,香港經濟的深層次矛盾,由開始出現至嚴重,一直未受注意。當溫總第一次提出來,港人茫無頭緒。最近溫總解讀,港人才略有所悟。最上層的是產業結構矛盾,中層是就業結構矛盾、收入結構矛盾。基層感受到的矛盾不只不斷擴大,還逐步深化。香港的矛盾已危及整個社會。

  自一九八七年,香港的轉口貿易超越港貨出口,證明香港經濟已經轉為“前店後廠”模式。一九九七年的港貨出口仍佔整體出口的接近一成半,二○○九年竟降至百分之三。香港的經濟不只轉型,且是過度轉型,全面轉向服務業,而服務業又佔了生產總值的九成以上。因此溫總便提出香港要發展優勢產業,譬如要成為檢測中心,以至教育基地。因為單一化的經濟結構存在太大風險,香港斷不能獨沽一味,應保持金融、物流、貿易三大中心的平衡。

  “前店後廠”的結果,是香港作為一個中介角色的形成。這個角色不容有失,否則無從立足。最近,內地產品,甚至“後廠”製成品的出口已不一定依賴香港,香港作為物流中心的位置受到挑戰。二○○五年起,新加坡已取代香港成為港口吞吐量的世只冠軍。○七年,上海甚至取代香港成為這方面的亞軍。香港已不再是必然的“前店”。在不久的將來,深圳的鹽田港甚至會成為另一支店,只不過是內地的支店。香港的物流中心地位若不保,貿易中心的地位也會動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