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解讀:低溫、強震、乾旱和暴風雪

http://www.CRNTT.com   2010-04-23 10:21:57  


 
  強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們與氣候現象循環的記錄有很好的對應關係。有專家按此規律推測,2009年和2020年有發生類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周期為18.6年的潮汐變化、構造運動和氣象災害的對應關係也非常明顯,它可以說明2005-2007年月亮赤緯角最大值時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緯角最小值時期所面臨的強震和旱澇災害的可能性。歷史上,月亮赤緯角最小時,中國北方都發生了大旱: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長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華北、遼寧、吉林等地連續4-5年大旱);月亮赤緯角最大時,中國北方都發生了大水:1931年(長江、淮河特大水災)、1932年(鬆花江特大水災)、1933年(黃河特大水災)、1951年(遼河特大水災)、1968年(珠江、閩江、湘江、贛江大洪水)、1969年(新安江、分水江流域及嫩江中游大水)、1986年(遼河大水)。

  2000年,“拉馬德雷”已經進入“冷位相”,這表明,今後20年內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後,我國低溫冷害的發生幾率也隨之增加。預測中的2008-2009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後可能發生強低溫冷害,預防低溫冷害刻不容緩[3,4]。 

  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我們又對2009年冷冬、暴雪、低溫、乾旱作了討論,簡化為以下三個問題[2]: 

  一、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強震頻發 

  強震與全球氣候變化關係的地球物理解釋是: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壞了地殼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載的海洋地殼均衡下沉(如同輪船加載,吃水線加深一樣),由此而引發的深海強震和海嘯又將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從而將會引發全球變冷;全球變冷導致海洋100-200m海水層變為兩極2000m厚的冰蓋,將地殼壓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徑向張裂,噴出岩漿,形成海洋鍋爐效應,導致全球變暖。這就是大自然的自調節作用。 

  20世紀4次9級以上特大地震都發生在一個很短的時期內: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發生9級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發生9.1級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發生9.5級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峽發生9.2級地震。1952-1964年特大地震首發年滯後1947-1976年拉馬德雷冷位相首發年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級特大地震滯後2000-2035年拉馬德雷冷位相約4年,按此數字特征,2010、2014、2018年及其後一年,發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轉也有准四年周期。強潮汐激發地震火山活動[2,5]。 

  二、低溫、暴風雪和流感爆發 

  根據歷史記錄,就全球災害變化的趨勢而言,薩摩亞8級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嘯可能導致全球氣溫的逐漸降低,引發低溫凍災,增大流感爆發的強度。我們必須了解這一變化的歷史記錄和物理過程。 

  我們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發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歷史記錄表明,在“拉馬德雷”的“冷位相”時期,厄爾尼諾年和拉尼娜年易發生低溫冷害。2000年“拉馬德雷”已經進入“冷位相”,這意味著一個新的變冷時期正在開始。2009年發生了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其二,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薩摩亞群島發生了8級地震海嘯。其三、2008-2009年處於太陽活動低值時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為強潮汐時期[5]。 

  我們在2009年12月14日給出暴雪預警:接到欒巨慶和欒雲洲關於2010年1月的雪災預測,與我們的暴雪預警相一致,希望相關部門作參考,公眾可通過實踐做檢驗[2,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