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崑義:顛覆 就是民進黨存在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0-05-24 00:17:01  


蔡英文的“十年政綱”能否超越民進黨“台獨神主牌”的極限?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大學教授王崑義在《中國評論》月刊五月號發表專文《在艋舺看民進黨的顛覆性格》。作者表示:“所有參與民進黨政治的年輕人都應該有一個體認,今天你把‘老傳統’當成障礙清除,明天你也會變成‘老傳統’被別人給清除,這不只是宿命,還是‘民進黨的傳統是三小’為大家所鑄下的無言結局。”“由於有這種顛覆傳統的思考,所以民進黨人也從不相信傳統,特別是在‘革命’的年代,沒有顛覆性,就不可能集結力量,就不可能創造新的價值”。文章內容如下:

  今年四月中旬的一個夜晚,天微涼。我和來台擔任客座教授的上海交大教授林岡,一起坐在台北市龍山寺前的廣場閒聊。他好奇的問說,這樣一間超過200年以上的古廟,怎麼會變成台灣的“民主聖地”?

  我還來不及回答,猛一抬頭,一旁民宅大樓上掛著一幅很大的選舉看板,這是一個有意參選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的政治新秀所掛上去的宣傳看板,上面的主標題寫著“議員是三小?”,林教授看了看板後,又隨口問我說什麼是“三小”。

  說實話,要回答龍山寺為何變成台灣的民主聖地容易,但要回答什麼是“三小”,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本,“三小”在台灣話裡面,應該是一句罵人的話,“小”字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三”則是諧音,話語里並不具有意義。“三小”結合起來,就有一點像是使用三字經罵人一樣,並不是一句好話。問題是既然不是一句好話,怎麼會變成民進黨政治新秀的宣傳口號呢?這當然跟前一陣子在台灣熱映的一部電影“艋舺”有關。

   艋舺,台灣的民主聖地

  “艋舺”是龍山寺所在地台北市萬華地區的舊地名,是過去“唐山過台灣”的先民,最早在台北市落腳的地區之一,由於靠著淡水河,舟楫往來便利,所以早年商賈聚集,商業相當發達,同樣的食色性也,也跟著昌盛。所以過去這裡的一條以公娼聚集出名的“華西街”,也成了台灣性產業的代名詞。1990年代,阿扁在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利用鐵腕手段廢掉公娼,華西街雖然想要改頭換面變成“觀光夜市”,但缺少了公開的性產業,艋舺從此也就一蹶不振,被台北市其他地區興起的夜市給取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