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稀土遭遇“人禍”,不被掏空才怪

http://www.CRNTT.com   2010-06-03 11:23:31  


 
  業界專家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中國的稀土資源將面臨枯竭。為什麼國家對稀土這一戰略資源掌控不了,在地方政府面前國家的利益何在?為什麼在稀土這一戰略資源不集中於國家的掌控之下?為什麼國家對有良知的、真正為國分憂的專家們的意見反應如此滯後,甚至是漠視? 

  這些問題問得好。稀土面臨枯竭並非聳人聽聞。有數字顯示,中國的稀土可開采儲量從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多,已降到了如今的52%,預計10至15年後,將降至30%左右。對於亂采濫挖、無序開發這種“人禍”如不採取斷然加以制,中國的稀土資源遲早會被掏空,屆時,“稀土王國”也只徒有虛名。 

  其實,對於一些地方亂采濫挖行為,除了“曝光—查處”的常規手段外,亟須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一套合理的制度對非法采礦進行制約。稀土十多年來被當成蘿蔔白菜一樣賤賣的局面不能再發生了。中國再窮,但是沒有窮到賣子孫後代的資源來換錢的地步。我們不能容忍幾個敗家子想賺錢,就毀了10多億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後路。

新聞鏈接:廣東稀土超限盜採 部分山區遭遇“剝皮”(2010年6月01日 《每日經濟新聞》)

  業內人士透露,廣東全省核準的稀土開採量是一年2000噸氧化物,但實際開採量逾4萬噸,多出來的基本都是非法開採。在這樣的亂採濫挖之下,很多地區被剝掉“山皮”,看上去黃土滿山,滿目瘡痍。 

  入夏時節,與南方部分省區的酷暑相比,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顯得涼爽宜人了很多。在這片廣袤無垠的草原上,沒有遍地成群的牛羊,蘊含的卻是世界儲量第一的稀土礦資源,其經濟價值舉世矚目。然而在現實面前,中國稀土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遠不如礦區風光那樣壯麗,國家強力調控下的稀土行業依然遭遇重重險阻,尤其資源亂採濫挖的屢禁不止助長了市場紊亂之風,造成資源浪費、走私嚴重,讓中國稀土在長年遭遇破壞性開採的同時,大量產品廉價出口,對礦石價格的話語權飄搖不定…… 

  2009年,全球稀土市場的供應依然有90%來源於中國,但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卻表示,目前中國的實際稀土資源量已不足世界的30%,調控刻不容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國家對稀土礦產資源的嚴厲整合已不下3次,然而正因為對源頭開采採取了嚴厲設限的措施,讓市場對非法盜採的礦石需求愈發強烈。近期,南方稀土礦區非法開採死灰複燃現象嚴重,而北方稀土在最先的嚴控之下也出現了新的盜採、倒賣方式。 

  源頭設限 礦石需求更趨強烈 

  6月起,國土資源部將啟動一輪為期半年的全國稀土勘查、開採秩序專項整治行動,不少遊走於違法違規、亂採濫挖的稀土企業也即將遭遇致命的當頭棒喝。然而,也正是因為國家加大了對稀土礦產資源源頭的控制力度,致使現存多數稀土分離廠因材料緊缺而愈發產生了對非法盜採礦石的強烈需求。 

  張先生(化名)是包頭一家稀土產品公司的負責人,打開他公司的網站,大大小小的國際資格認證和獲獎證書顯示出這家公司在當地已小有名氣。談起當地的盜採情況,他的第一句話就是 “還存在”。“包頭盜採是在2004年前後開始興起的。”張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盜採的豐厚利潤讓這個行業開始慢慢興盛,而行業的利潤情況又與當地政府的查處力度直接相關——查處嚴格時利潤就高;反之利潤就低。眼下就因當地政府的查處力度加大,礦石盜採又到了一個“黃金時期”,“前兩年每噸礦石只能賣幾十元,現在得200多元。” 

  “目前相關的選礦廠就有不少家。”據張先生透露,這個環節主要承擔兩個任務:將礦石粉碎成礦面;將純度由5%~8%左右提高到40%。“這就需要用酸去做。”這種技術含量不高的加工卻能帶來豐厚利潤,“七八噸礦石可以產出一噸產品,而一噸產品就能賣到幾千元,利潤率至少要到100%~150%。”在洗選之後,礦石就進入“焙燒”環節,從這個環節出來的產品“碳酸稀土”就會流入合法加工廠,進行分離從而製造出稀土的初級產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