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那些無奈“織毛衣”的年輕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09:01:06  


“毛衣哥”的出現雷翻了現場觀衆和評委。(視頻截圖)
 
  真正的感傷就是這樣,眼淚在眼中打轉,臉上卻要硬帶著微笑,甚至得用一點粗口,來保持自己早已不在的尊嚴。我想這種體會,可能是很多在網上發言的網民的共同體會。當他們無法用常識話語來講述和討論社會和個人所遭遇的極端處境時,只能用這種怪異的密碼般的語言,來尋找能引起共鳴的心靈。當人們在用著這個熱詞,或哼唱這首曲調單純的歌曲時,內心卻在申張自己應有的權利。

  網絡喚醒了很多民眾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我們從很多網絡熱點事件背後,都能看到這股來勢汹湧的力量。然而當“删帖”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話語似乎都觸犯了某種禁忌,一些本來可能得到廣泛交流、討論的事件,都被無聲無息地禁止了。很多年輕人帶有原創性的思想和觀念,本來能激起更大的頭腦風暴,也總被無端地澆滅。我想,人們是能理解這些憂傷而年輕的心靈的,他們滿腔的熱情和愛意,換來的卻是不理解和懷疑。那些權力者並沒有想到,這對年輕人來說就如澆頭的涼水,拿走的不僅是他們的表達權,其實也拿走了他們對知識和意見的選擇權。

  《織毛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成了年輕網民們一款變調的心曲,那心曲也是一種愛情,就像攥在手中的沙子,你攥得越緊,它流失得越快。於是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也慢慢地變成網民們自我保護的一種習慣心態。這種看似無聊搞怪的聲音,遠比那些正統聲音更深入人心,因為它傳遞的那種無奈,對於清醒的心靈來說,好像一場總被傷害的愛情。

  在這一場場網絡熱詞風暴過後,有一些年輕人會因此變得成熟,但也會有一些年輕的心靈會因此陷入沉淪。他們除了創造一個個詭異的熱詞,來申訴自己對表達自由的渴望外,又能做什麼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