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美廬的三幅油畫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11:39:45  


宋美齡留在美廬的油畫,引起幾多感慨。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訊/“自美廬別墅對外開放以來,這裡接待了許多來自台灣的同胞,特別是蔣氏後人或與蔣氏有著特別關聯的人。他們佇立三幅油畫之前,無不感慨萬千。”《大公報》今天登出包光潛的文章“美廬的三幅油畫”,文章內容如下“
 

  大凡到過美廬別墅的人,都記得第二展廳裡的三幅油畫。它們沒有署名,如果擺放在其他什麼地方,或許無人問津。但它們的作者卻是曾經的“第一夫人”。人們凝視它們,留戀它們,感慨它們,因為它們的身上積澱了太多的歷史塵埃和無限的想像。

  三幅油畫中,一幅是林泉,水流穿破亂石,奔流而出;另一幅是靜湖,遠山如黛,山村靜謐;還有一幅是雪景圖,枯樹橫陳,房屋蕭瑟,積雪深厚。三幅油畫彷彿美齡先生信手塗抹,信手丟棄,卻又無意存留在歷史的光陰裡,永不褪色。後人將這三幅畫分別命名為《廬山石泉》、《故鄉溪口》和《莫愁湖雪景》。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7月14日,宋美齡重回廬山,一住就是69天。踏遍青山,瞭望中原,閱盡從侵略者炮火中收復的匡廬山水,凝視牯嶺西邊的舊戰場,喜不自勝。她英姿颯爽,直奔將軍河,支起畫板,飽蘸油墨,面對墨綠的山林,褐色的亂石,湍急的河水,每一筆都飽蘸著激情,每一畫裡都盛滿勝利的喜悅。這便是《廬山石泉》。涓涓細流是她的情絲,縷縷乳霧是她的留戀。

  她為什麼要畫《故鄉溪口》呢?這裡蘊含著中國傳統的美德,因為溪口是蔣先生的老家,是蔣氏祖耕之地,發祥之源。整幅畫面呈平眺狀,旖旎風光盡收眼底。遠山如黛,近村靜謐。略顯蕭瑟的房屋掩映在山水之中,終日霧靄氤氳,炊煙繚繞。而立之年的宋美齡隨蔣介石婚後第一次來到溪口老家認祖歸宗,打那一刻起,她就認定這裡是她的故鄉了。匡廬之上,想像故鄉溪口,許多往事歷歷在目,棖觸在心,豈能按捺內心的激動,豈能抑止飛舞的畫筆?

  有人說,這第三幅油畫畫的是南京莫愁湖的雪景,枯樹斜倚,斷枝橫陳;遠山隱隱,白雪皚皚─顏料下方湧動著悲愴,流淌著淒涼。這是回憶中的京都,曾經的恐怖與瘡痍。這裡有她和先生的事業,這裡有她創辦的遺族子弟學校─它們暫時沒了,但可以東山再起。她想想那些血肉模糊的小屍體和廢墟下的殘肢,她的心在流血,太陽還會升起─這不,我們勝利了!

  有人說,宋美齡畫的這三幅油畫,都是她和蔣先生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地方。也有人說,三幅畫畫出了蔣先生最想終身的地方。傳說蔣先生晚年曾在金門島用高倍望遠鏡遙望大陸,希望能夠壽終正寢,歸葬故里。他曾多次表示,他日終老歸葬,要麼南京,要麼溪口,要麼廬山。

  昔人已乘黃鶴去,丹青寫意留聲名。

  自美廬別墅對外開放以來,這裡接待了許多來自台灣的同胞,特別是蔣氏後人或與蔣氏有著特別關聯的人。他們佇立三幅油畫之前,無不感慨萬千。1996年5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來到廬山進行考察,旨在廬山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參觀美廬別墅之後,國際建築專家德?席爾瓦面對美齡先生早年的三幅油畫唏噓不已,臨別時欣然命筆:了解過去的歷史,更好地認識未來的歷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