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的中產階層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09:03:28  


 
  在各種政策保障下,日本形成了穩定的“棗核形”社會結構,中產階層占總人口的絕大多數。他們吃、穿、用無憂,不必過於擔心住房、醫療和教育問題,對未來有穩定預期,成為日本社會安定的基礎。在日本,地鐵站和火車站均不設安檢,乘坐國內航班無需身份證件,街頭常見的巡警僅僅裝備自行車和警棍……這種較為和諧的社會秩序,除了執法部門本身的工作效果之外,其根本原因還在於社會富裕公平,人心思定,現有社會秩序得以穩定維持。 在日本,稅收減免政策種類之繁多,已使很多居民不得不求助專業人士,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實惠。覆蓋如此寬廣的稅收減免政策,正是日本社會公平原則和人性化色彩的體現。

  60年代後,日本雖然每年“春鬥”時期仍有罷工,但形式已較為平緩。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日本工會鬥爭的策略性和非對抗性也更強。這其中既有勞資糾紛仲裁機制完善、機制化的勞資溝通的作用,也有日本企業經營方針轉變的因素。

資料:一億總中流

  一億總中流(或稱一億總中產),是1960年代在日本出現的一種國民意識,在1970和1980年代尤為凸顯。在終身雇用制下,九成左右的國民都自認為中產階級。“消費是美德”“金滿日本”成為當時的社會風氣。1991年泡沫經濟崩潰後,有人認為 一億總中流也隨之崩潰。但根據日本政府的“國民生活民意調查”中“生活程度”項目的顯示,只有一成以下的國民自認屬於下流階層。這顯示 一億總中流的概念並未消失。

   (來源:半月談網 2010年08月1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