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假模假式的“增長正義”

http://www.CRNTT.com   2010-09-15 09:48:40  


 
  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鬆監管,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格局。

  2000年,新自由主義的信徒小布什贏得大選。

  從2001年開始,美聯儲連續13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由6.5%到降到1%。寬鬆的信用和流動性過剩推動美國資產價格迅速上漲。資本逐利本性被無限放大。當2004年6月30日,意識到問題不對的美聯儲開始重新升息,但為時已晚。到2006年,美國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違約現象大量增加,危機已難於避免。

  且不論政府干預是否像新自由主義者說的那樣缺乏效率,新自由主義者單純依靠市場自律的監管方針早已宣告失敗,無條件信任市場的結果是普遍的道德敗壞。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美國普通人對華爾街的怒火也很好地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新自由主義的破產。在2009年11月的北京論壇上,美國政治學會主席Peter J. Katzenstein告訴記者一個小插曲:當一位與會的華爾街銀行家向身邊的美國人介紹完自己身份後,另一位與會者毫不留情地吼道:“滾出去”。

  新自由主義者對資本的放縱,觸及了金融業外絕大多數美國人的底線。《多德-弗蘭克法案》也明白限制了金融界的“自營交易”。有金融界人士不無鬱悶地評價說,這是對金融家的“道德”最明顯的質疑。

  不過,《多德-弗蘭克法案》已經大打折扣。雖然奧巴馬豪言,這開啟了美國金融監管的新時代,但外界反應普遍審慎。

  哈佛大學 William Joseph Maier政治經濟學教授弗里德曼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我們把這一法案當作持續的金融改革的開端,那麼它是富有成效的第一步。但如果我們把這一法案當作美國金融改革的終結——直到發生下一次金融危機,那麼這會很令人失望。”

  相比預測監管改革的前景,更容易的或許是肅清新自由主義潮流中“經濟學帝國主義”(即簡單地用經濟學各種原理解釋其他社會領域行為)在社會上的負面影響。

  凱恩斯是經濟學帝國主義的鼻祖,他曾經說道:“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的思想,不論其對錯,都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有力得多。實際上這個世界就是被這些思想統治著的。講求實際的人們以為自己能與所有精神世界中的影響絕緣,卻到頭來只是某位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而已。”

  隨著經濟生活日益主導了中國社會的價值判斷,經濟學的各種原則,尤其是“逐利第一的經紀人假設”逐漸主導了部分人的行為和思考。從2008年到2010年,中國屢禁不絕的“毒奶粉”事件正是這一現象的最好注腳。

  弗里德曼援引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olow的觀點表示,當今世界迫切需要立一個“社會的人性制度安排”。

  在資本高度控制市場、深刻影響社會的同時,金融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重建不得不需要外力的介入。在汪輝看來,國家是一個重要的助力,而更重要的是國家站在什麼立場上介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