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連傑壹基金的黑與白

http://www.CRNTT.com   2010-09-16 10:29:20  


 
  顛覆二:勇於面對普通民眾的質疑並快速給出解釋2009年11月23日,有位天涯網友發帖稱,壹基金開個會花二百多萬,建網站花二百萬,且今年第三季度的行政及營運費用占全年總支出近二成。該網友稱,雖然相信壹基金的公信力,但希望壹基金予以解釋。

  兩天之後,壹基金就在官網上就三個質疑一一進行了詳盡的回應,表示:1.250萬支出中有200萬得到企業定向贊助,其餘50萬費用是非定向捐助款;2.官網是公益合作平台,運營要求高;3.雖然第三季度管理費為19.76%,但截至2009年9月30日,累計管理費用只占累計總支出的4%,沒超過《條例》規定的10%。

  壹基金回應得這麼爽快和細致讓人感到非常意外。做公募基金意味著你的錢是大家捐來的,當然有義務面對所有的監督和質疑,但是在這點上,很多有官方背景的公募基金卻做不到,面對質疑,要不就裝作聽不見,要不就找個理由出來隨便搪塞。

  顛覆三:向NGO提供資金,支持專業的團體做專業的事事實上,與各種龐大的公募基金會動輒數十億的救災投入相比,壹基金在救災上的成就並無太多值得稱道之處。2008年開始進行的典範工程評選,才是這個基金會最大價值所在,典範工程的評選遵從“公信、專業、執行、持續”四個標準,由研究者、會計師、律師、媒體人等各方組成專業的評委會,每年遴選10家本土公益組織,作為典範,各給予100萬資助。

  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政府向NGO組織購買公共服務是常態,這背後的理念就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並非要做包辦一切的全能政府。一般來說,NGO的資金,40%來源於政府,40%來源於募捐,20%來自收費,這樣的結構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在中國內地,NGO的生存卻舉步維艱,絕大多數都缺乏資金。

  實際上,現在中國公益事業蓬勃發展的表象背後事實上是由很多大型國企支撐起來的,但是,這樣的景象對於中國社會慈善文化的培育和健康成長並無太大益處,很難想象依靠大型能源企業的捐贈來資助那些在被能源開採破壞了的區域裡從事環境抗爭的NGO,會是怎樣一種情境。

  所以,儘管現在每年壹基金還只能去資助10家NGO,但是這種模式卻是值得肯定的。李連傑自己也說,他在參與救災的時候發現去資助這些專業的組織,會讓錢花得恰到好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