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怎樣才受世界歡迎?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08:46:55  


納揚·昌達著《綁在一起》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訊/9月20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約14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3天時間內審議了“千年發展目標”進展情況,通過評估差距,全球的領袖們還商討了如何在2015年實現全部的目標。

  全球首腦集體磋商,探討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及環境等多種議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未來發展方向,不失為我們這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溫家寶語)的時代裡,越來越普遍而重要的一種應對方式,這或許正是“全球化”的另一種體現。然而複雜多元的安全威脅和挑戰是全人類面對的問題,如何加強多邊合作,如何採取更有力的集體行動加以應對,這亦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究竟是什麼?在廣泛的益處之外,它的問題是什麼?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曾經的世界中心,如今又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南方都市報》昨天登載該報對,《耶魯全球在綫》主編納揚.昌達的專訪“納揚.昌達:中國怎樣才受世界歡迎?”。

  納揚.昌達在專訪中表示,媒體的開放對一個國家的穩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選舉在很多方面對很多國家的治理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也不能保證把最好的人選出來,還是會由腐敗等現象的發生,但是,如果我們有自由媒體來監督,事情就會不一樣。他還表示,中國必須接受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接受批評就是不一定要拒絕一切批評,應該接受人們有權利去批評,就像中國有權利批評其他國家一樣;不要把這些批評當成是政治上的打擊或者誣蔑、侮辱,實際上這些批評應該是受歡迎的,因為能夠允許你更加正確地做事情。詳細內容如下:
  
  願望與憂慮的結合

  南方都市報:全球化現在是非常熱門的話題。作為重要的研究者,你怎樣定義全球化?

  納揚.昌達:我把全球化定義成為,全球的社區和國家,逐漸變得互相關聯和互相依賴的過程。同時,產品、思想在這個過程中變得互相依賴,這種互相關聯和互相依賴形成了全球化。全球化這個過程在歷史上已經進行了一萬年。我想強調為什麼人們要互相關聯,為什麼人們能夠離開他們的家園?為什麼他們到其他的地方旅行?

  人們離開家園有很多的原因和動機,我把這些動機分為四類。一類是為了交易,買賣產品,為了生存,讓家庭生活得好,獲得收益。簡單地說,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使很多人離開家園。第二類,就是向別人傳遞自己的信仰,努力去教化他人的渴望。因為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他們希望別人和他們一樣崇拜他們的神靈(上帝),這個願望也使人們旅行很遠的距離。第三類動機就是去探索和發現未知的世界,找到新的人群,新的聚居地,就是對新發現的興奮。這個動機讓人們在歷史中跨越千山萬水,不停地探索,尋找新的地方。第四類動機,就是挑戰權威,征服其他的地方,征服其他人群的願望,也為了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動機仍然存在,只是帶著不同的特點。貿易當然在蓬勃發展,我們有1.6萬家跨國企業以及上百萬的小商人、製造商製造產品然後賺錢。關於傳教士,除了宗教的教士,我們現在還有新形式。比如有些人或者國家希望他們的對人權的觀念等傳遞給別人,比如綠色和平組織想把他們的環保理念影響更多的人。

  那麼關於全球化的結論是什麼?結論就是,全球化不是由某些國家或集團,或者一些小集團的人,他們希望有全球化從而產生的。它是上百萬、千萬的人們的利益的訴求,因為人們想生活得更美好而產生的。全球化真正地是因為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為了生活更好,人們進行貿易等活動。全球化就是願望和憂慮的結合,但是讓人們的關系更加緊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