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曹禺話劇是遼闊的中國史詩

http://www.CRNTT.com   2010-09-29 13:36:48  


資料圖:劇作家曹禺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訊/“(曹禺戲劇)《原野》中的失地農民,農村的權勢及弱勢關系,所帶來的劇痛,在新浪微博上天天看到;《雷雨》中人倫之亂導致的悲劇,《北京人》中傳統大家庭關系的衰敗,《日出》中的金融、工商之亂,權錢交易,白露的混世之苦,包括翠喜等的皮肉生涯,都在我們今日的現實中舉目皆見,哪裡需要將它們名之為‘舊社會’?”紀念曹禺誕辰100周年之際,話劇導演牟森今日撰文“曹禺話劇是遼闊的中國史詩”,揭示出“曹禺的意義”:

  沒有什麼比一個民族進行了好幾百年還沒有完成的轉型,更大、更複雜、更殘忍的了。中國的社會轉型,是最遼闊的史詩;呈現轉型所帶來的人際關系扭曲和人倫之痛,是最偉大的戲劇。曹禺的意義,正在這裡。

  曹禺一百年誕辰,很有排演他老人家劇作的衝動。排演不成,只好將這種衝動寫在紙上。用一次紙上排練,向中國最重要的劇作家致敬。

  《雷雨》(1933年)、《日出》(1936年)、《原野》(1937年)和《北京人》(1941年),曹禺一生,這四部戲最為重要,都創作於39歲之前,民國年間。

  用這四處戲,排一個四部曲,題為“曹禺的四季”。

  四季,是自然的,也是人生的,更是命運的。春、夏、秋、冬,史詩性的構造。我選擇《原野》來表達春,《雷雨》表達夏,《北京人》表達秋,《日出》表達冬。

  去除有一段時間,庸俗意識形態賦予曹禺劇作的各種遮蔽,還原這四部戲真實的近代史背景,將它們鑲嵌回隱秘的歷史深處,挖掘曹禺本人創作這四部戲的初始萌動和動機。

  四部曲,只表現一個主題,轉型之痛。1840年,到現在,中國其實只在進行一件事,轉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和商業社會,從血緣關系向契約關系,一次又一次,反反複複,轉型轉不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