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邊界領土爭端幾大“結”

http://www.CRNTT.com   2010-09-30 09:38:53  


 
  1913年,英屬印度大臣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當局背著中國政府草簽“西姆拉條約”,把中印邊界劃在了喜馬拉雅山的分水嶺上,此即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意圖把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中國西藏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約9萬多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並入英國統治下的印度。

  中國政府在英國代表與西藏地方當局代表非法訂約的當天就聲明:“凡英國和西藏本日或他日所簽訂的條約或類似文件,中國政府一概不予承認。”此後,歷屆中國政府均表示了同樣立場。

  “麥克馬洪線”實際上是20世紀初英國殖民主義者分裂中國的企圖失敗後遺留下來的惡果之一,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殖民主義者也只是在1936年才首次將“麥克馬洪線”作為“未標定界”劃在英印地圖上,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沒敢越過中印傳統習慣邊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派兵越界侵占了中國西藏一小部分地區。

  然而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印度當局不僅繼承了殖民主義者對中國領土的非法侵占,而且繼續向北推進,直到1953年將其控制的區域擴展到了“麥馬克洪線”。隨後,印度當局採取了一系列國內立法手段,在該地區建立起級別越來越高的印度國內一級地方政權機關,以使它對中國領土的非法占領合法化。

  1954年,印度當局在這塊中國領土上成立了所謂的“東北邊境特區”,並且修改官方地圖,將“麥克馬洪線”標為中印邊界的“已定界”。1972年,印度又將“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印度議會通過法案,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阿魯納恰爾邦”。所謂的“阿魯那恰爾邦”基本上就是被印度侵占的中印傳統習慣邊界和“麥克馬洪線”之間的中國領土。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印東段邊界雙方的實際控制線就是“麥克馬洪線”。

  中印中段邊界長約400公裡,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3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現在中段的實際控制線與傳統習慣邊界線之間的地區面積兩千平方公裡,均被印度所占。

  中印西段邊界長約650公裡,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除巴里加斯一處被印度侵占外,大部分一直由中國管轄,爭議面積約3.35萬平方公裡,其中最大的一塊是阿克賽欽地區,面積約2.72萬平方公裡,一直處於中國的實際控制之下。

  阿克賽欽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1951年西北解放軍就是從阿克賽欽到達西藏阿里的。對於這樣一塊土地,直到印度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鐵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印度依據的是所謂的“約翰遜線”。

  1860年,英國軍官約翰遜曾作探險旅行,他從拉達克進入阿克賽欽,最後到達新疆和田。此人把阿克賽欽視為無主地,因此將其劃入英屬印度,將中印分界線劃在了昆侖山一側。對於這條“約翰遜線”,英國政府並未通知清政府,歷代中國政府均不知道此事,更談不上承認了。事實上,印軍從未進入過阿克賽欽一步,1956年,印軍首次派巡邏隊進入該地區,也被解放軍逮捕並驅逐。

  現在,中印邊界所面臨的已經不是如何在傳統習慣邊界的基礎上重新確定邊界的問題,而是印度正在實際非法占領著中國的大片領土,並把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強加於中國人民這一現實問題。

  1988年,中印同意建立關於邊界問題的副外長級聯合工作小組。1996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從2003年10月到2009年8月期間,雙方特別代表已經先後舉行了13次會晤,這表明進展緩慢的中印邊界談判已經開始駛入快車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