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富先老”警示養老制度改革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10-11-02 08:42:20  


 
  本世紀後50年,中國的總撫養比將長期高達80%以上。在這種“未富先老”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影響的意義更加深遠。因為這不僅僅涉及到中國人口自身的發展演變問題,還涉及到人口紅利出現拐點後,如何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優勢引擎,將人口負債變成人口紅利,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老齡化社會中經濟增長的成功經驗來調整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模式。為了適應勞動力老化的趨勢,發達國家逐步調整產業結構,放棄低端的依靠年輕勞動力為主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並向技術密集型發展,而這恰恰也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

  西方一些國家的養老保障方式,與之相伴的就是政府長期承諾的迅速擴大,這些承諾的最終承擔者仍然是國家財政的巨額赤字。政府對社會基本養老的承諾具有制度剛性,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養老保障覆蓋面擴大對財政的潛在壓力將逐步顯現。特別是金融危機後,長期財政償付能力使一些發達國家的養老保障更加不堪重負。據IMF統計,從2007年至2014年,20國集團(G20)中工業化國家的平均國債負債率(國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將上升至近25%。沉重的債務負擔正在吞噬著政府的財政資源。

  文章指出,中國應該選取什麼樣的養老保障制度模式呢?中國的養老體制安排需要與“未富先老”的國情相一致。在較低收入水平下解決中國養老問題,既要考慮人口老齡化對現行養老保障體系的挑戰,又要考慮量力而行,防止對長期增長帶來衝擊,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因此,我們需要從可持續性角度對中國養老保障體制改革進行評估,並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經濟增長前景,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保障體制改革方案,做到兼顧“經濟增長”和“老有所養”。

  從社會發展規律看,養老保障模式的選擇受制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養老保障模式也有很大不同。就養老保障模式而言分為家庭保障模式、國家福利保障模式和多元支撐的社會化共建保障模式三種。在中國人口結構發生快速變遷、傳統家庭養老保障功能萎縮、政府財政支付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推進社會化養老共建保障模式應該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首選模式。而這種多元支撐的社會化養老保障模式就需要養老公共服務體系、社會化養老機構、社會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等一系列制度設計的全面跟進,啟動中國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中國的養老體制安排需要與“未富先老”的國情相一致。在較低收入水平下解決中國養老問題,既要考慮人口老齡化對現行養老保障體系的挑戰,又要考慮量力而行,防止對長期增長帶來衝擊,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因此,我們需要從可持續性角度對中國養老保障體制改革進行評估,並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經濟增長前景,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保障體制改革方案,做到兼顧“經濟增長”和“老有所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