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張耀傑:《老子傳》的獨白與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10-11-10 13:39:32  


餘世存著:《老子傳》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作為一名充滿期待的普通讀者,閱讀完餘世存的新書《老子傳》,我既有大收獲,同時也有大失望。收獲在於作者確實把2500年前的老子給寫活了;失望在於他與自己筆下的老子一樣,有的只是中國傳統道德體系里面單向片面的既二元對立又一元絕對的無與有、陰與陽、主與從、正與反、大與小、是與非、好與壞、高與下、強與弱之類的價值圈套和精神陷阱,而嚴重缺乏已經誕生2010年的耶穌基督,貢獻給人類社會的第一獨立擔當、第二甲乙平等、第三政教分離並且三權分立的層次分明、多元互動的價值體系及文明常識。

   自欺欺人的“非常道”

  在《老子傳》的封底介紹中有這樣一段話:“沉思跟人生之旅相結合,哲理、常識處處可見,尤其是將《道德經》81章全部不著痕跡地融進各章節中,給讀者了解《道德經》和老子的言路思路以很大的方便。作者以散文式的、詩一般的語言,提供給讀者享受式的慢閱讀。”

  在我看來,這段話很恰當地概括了《老子傳》的成功之處。套用王康在該書序言中的話,無論對於熟悉還是不熟悉《道德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中的獨白與對話,都會給人以“回溯源頭活水”般耳目一新、別開生面的人生感悟。

  既然是《老子傳》,首先應該明確老子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道德經》究竟貢獻了一種什麼樣的價值觀之類的核心問題。

  在《道德經》第25章,老子寫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餘世存解釋說:人效法地無私載的品德,地效法天無私覆的品德,天效法道的品德,而道是以不干預萬物、任其自然為法則。

  老子在 《道德經》第42章又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餘世存給出的解釋是:老子說,在一二三的創造學說里,是道產生了一,一就是那原始混沌之氣,一則產生了二,天地陰陽之氣,二產生了三,陰陽及其和氣。萬物就是背負著陰氣,懷抱著陽氣,二氣相衝而成和合之氣。

  為了讓自己的解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餘世存採用文學虛構的方式借助老子的嘴巴揭秘道:“具體來說,母親的下半身體就是道。……黃帝確實在道面前自漸形穢。他位極天地之中,人間極品,卻在素女面前坦承身體的無能,腎虛、早洩、陽痿,導致人的精神面貌和社會交往的虛偽、猥瑣。……這個重大的歷史秘密正說明女人高於男人,說明男人要回向女人,要珍惜女人,從而珍惜自己。”

  但是,人類母親只能通過性交而生育兒女的下半身體,顯然不能與生育締造了天地萬物的“道”畫等號。於是,餘世存筆下的老子只好自相矛盾地用“道可道,非常道”之類的文字遊戲來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的獨白與對話

  老子在《道德經》第38章寫道:“先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餘世存解釋說,這是老子在批評周王朝的禮教制定者、中國傳統儒學禮教的奠基人周公旦。老子的大概意思是,“背離了‘道’的法則和‘德’的法則,才會搞出仁治;背離了‘仁’的要求,才會弄出江湖義氣;背離了‘義’氣,才講究什麼面子禮儀。禮這個東西,本身說明忠信的衰敗,是大亂的罪惡。”

  但是,餘世存接下來又自相矛盾地給出“並不全然否定周公”的另一種解釋:“說到底,刑不上大夫,是極有文明深意的官吏法,人間貴族必須要有更高的自我期許,必須用更高的自我期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以為自己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來放任自己。說到底,在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間,確實沒有現實平等意義上的人,既然牧民,既然為民供養,那理所當然要在言行上有人格的自我期許,這不是壓抑自己,而是順應天道。……大道就是息爭的道路。是的,萬類霜天競自由。是的,在寬闊的大道上,人們還爭什麼呢?”

  這里的 “競相展開”、“萬類霜天競自由”,其實就是既可以爭先恐後也可以爭奇鬥艶的“你爭我奪”。無論多麼寬闊的大道,都不能夠阻止人們爭先恐後的自由競爭以及不自由競爭。所不同的是,憲政民主社會尤其是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所常見的是“費厄潑賴”(fairplay)即公平公正的有序競爭;傳統中國社會所通行的卻是弱肉強食、草菅人命、以暴易暴、改朝換代的暴力革命。中國特色的“既然牧民,既然為民供養”的士子官僚,與英國參與制定《大憲章》、美國參與大陸會議並且擬定《獨立宣言》的真正意義上的精神貴族,完全不是處於人類文明的同一層級和同一個境界。像老子、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曾國藩那樣的士子官僚,所夢想、所追求的只是充當專制皇帝的裝傻愚民的帝王師,根本談不上什麼“理所當然要在言行上有人格的自我期許”。關於《道德經》的這種幫凶性質,餘世存在書中借助老子的獨白承認說:“我知道,這是給治理者看的,給治人者看的,所以我寫得矛盾、含糊。但我相信,我的文字是給王者們看的,什麼是王,能生萬物即王,能貫天地人者即王,能回歸二,歸一,歸道者為王。……我希望千秋萬代的人們明白……每一個人都該做王。”

耶穌基督的一二三

  同樣是一二三,相對於老子“寫得矛盾、含糊”的天人合一、公私合一、政教合一的一片混沌,耶穌基督貢獻給全人類的卻是以人格神上帝為本體本位而不是以無法明確界定的虛無之“道”為本體本位的另一種層次分明的價值體系。

   耶穌基督的一是自我擔當、自我犧牲的救贖意識。也就是以犧牲自己的肉體生命為代價,為全人類承擔罪責,從而在上帝與人類之間締結新一輪的寬恕一切人類罪惡的福音契約。《聖經》中的所謂“新約”,就是這樣得名的。福音契約的主要價值並不在於甲乙雙方在實質內容方面的完全平等,而是在於雙方契約一旦成立,即使上帝也要與人類中的每一位個人一樣,在程序正義的層面上相互平等地共同遵守契約規定。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說過要與金口玉言並且言出法隨的專制皇帝,簽訂一個共同遵守的法律契約;而是每一個人都幻想著能夠像家天下的專制皇帝那樣,充當只有甲方沒有乙方的既天下為公又化公為私的孤家寡人。

  耶穌基督的二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或者說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甲乙平等、大同博愛。也就是以上帝的名義,突破游牧農耕社會等級森嚴的身份歧視、身份奴役和身份特權,從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呐喊出人與人之間甲乙平等、大同博愛的文明意識。隨著基督教作為世界性宗教的廣泛普及,工商社會最為基本的甲乙雙方平等自願、共同遵守的契約信用,以及法律程序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政原理,才逐步得到了確立奠定及貫徹落實。

  耶穌基督的三是公共領域形而下的政府權力和國家權威,與形而上的信仰教育、道德精神以及靈魂追求之間政教分離、各守邊界的分權原則。也就是耶穌在《馬太福音》第22章中所說的 “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繼耶穌基督之後,正是基於自我擔當、人人平等、政教分離的契約信用及分權原則,擁有足夠多的健全個人的西方社會,逐步制定完善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制度,從而為每一位個人最為基本的人身自由權、精神自由權和私有財產權提供了以人為本的制度保障。這是自以為“道德”的老子,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做不出的。從老子《道德經》開始,中國所謂的道德,從來都是包裝抬高自己進而抹黑壓倒別人的既二元對立又一元絕對的單向片面的專制武器;或者說是在天人合一、政教合一、公私合一的一片混沌之中,既天下為公又化公為私地亂中取勝、混水摸魚的人治術和治人術;而不是甲乙雙方平等協商、相關各方共同遵守的雙向契約及多元互動。

  在人類已知的自然界里,除了精神生命體的主體個人,無論是天、是地、是大自然,都不具備既認知利用萬事萬物又相對獨立於萬事萬物之外的精神創造能力。現代文明的第一法則,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天為本、以地為本、以自然為本,更不是以不可知的天神天道或天主上帝為本。只有在前文明的原始社會里,由於人類過於愚昧和過於脆弱,不得不幻想出一種或多種既超人又擬人的神聖力量來武裝自己;同時又不得不在人世間選擇或最為強大、或最為智慧、或最為陰險、或最為恐怖的特殊個人,充當皇帝國王之類的專制主子。一直到耶穌基督誕生之後,才以超人間、超世俗的天主上帝的名義,初步確立了人與人之間甲乙平等、大同博愛的普世法則,從而為以人為本的現代文明逐步替代以既超人又擬人的天主上帝為本體本位的前文明,打通了一條從非人的異化到充分人性化的現代化路徑。與基督教相對文明的人格神也就是天主上帝相比較,老子《道德經》中反覆強調的天人合一、政教合一、公私合一的一片混沌的“天之道”,說到底只是原始農耕社會最為原始的自然崇拜。其中連自然科學的門檻都沒有進入的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無為不爭的陰陽天道,雖然包含有一部分自我健全的人生哲理,卻遠遠不能像西醫那樣切實有效地治病救人;更不足以像現代人文科學那樣直接進入人類社會的公共領域,處理安排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進而設計制定出複雜嚴謹的憲政制度和法律條款。

  “獨異於人”的精神勝利

  老子在 《道德經》第3章寫道:“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與這段話相印證,《孟子.滕文公上》中另有這樣一句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老子與孔子、孟子一樣,一生中並沒有遇到願意實施 “聖人之治”的理想國王。在“聖人之治”的愚民理想不能實現的情況下,他只好自己裝傻,於是便有了《道德經》第20章的一段話:“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以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餘世存為此給出的解釋是:“老子想,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渾濁我清白,眾人為肉身我為頭腦、精神、心靈,這就是道。”“老子說,老子當然不會蔑視人民,只是老子永遠成為不了人民,因為老子是人民的頭腦和心靈,老子未能成為人民的身體;老子當然想象並相信自己是愛人民的,並希望人民得到美好的一切。”

  到了該書後記《我為什麼要寫老子傳》中,餘世存更是直接站出來表白說:“我寫老子,希望能夠借著老子的人生來示範一種文明或人生常識。……在一個污染的時代,個人有何作為?我經歷了中年喪亂,在窮窘孤絕的狀態里,我回到自己的文明源頭,我寫《老子傳》,我知道只有能夠面對自己的人才有解救之道。……老子本來就是一個有著至情的人類之子。”

  老子確實是“有著至情的人類之子”。繼老子之後在《楚辭.漁父》中吟誦出千古絕唱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繼屈原之後在《登幽州台歌》中吟誦出千古絕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到了耶穌基督已經誕生2010年之後,依然要“面對自己”尋找“解救之道”的餘世存;同樣是“有著至情的人類之子”。但是,像這樣自以為特殊材料的“人類之子”,是永遠走不出中國傳統道德體系里面單向片面的既二元對立又一元絕對的無與有、陰與陽、主與從、正與反、大與小、是與非、好與壞、高與下、強與弱之類的價值圈套和精神陷阱的。他們完全不明白自己只是“人民”及人類社會中人人平等、大同小異的普通一員,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民”即“人類之子”,都同樣在肉身之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顆頭腦和一顆心靈;根本不需要任何個人淩駕於甲乙雙方人人平等的契約合同及法律條款之上,單向片面地充當他們的“頭腦和心靈”。即使在某些分工明確的公共領域或專業領域,確實需要一些人充當 “人民的頭腦和心靈”,也必須經過甲乙雙方正式簽訂授權合同,或者在一定範圍內通過選舉投票數人頭的制度程序,來取得權限明確的代理與代表資格。無論是美國的白人總統布什還是黑人總統奧巴馬,都只是從“人民”中間暫時被選舉為統治者的平等個人,而不是所謂“永遠成為不了人民”的“人民的頭腦和心靈”。

  中國歷史上有法家更有法術,或者說是人治之術和治人之術;但是,西方意義上的憲政民主的制度設計與法律條款,迄今為止都沒有真正實現過的。制度是由人設計和創造出來的,制度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人本身的問題。與耶穌基督貢獻給全人類的第一獨立擔當、第二甲乙平等、第三政教分離並且三權分立的文明常識相比,老子《道德經》所講述的只是與周公的人治禮教反其道而行之的另一種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人治之術和治人之術。他所謂的“獨異於人”的天道神道,歸根到底只是阿Q式的裝傻愚民、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假如2500多年前的老子還有可能尋找到一塊少有人煙的歸隱之地的話,今天的餘世存“獨異於人”的歸隱方式,就只剩下“大隱隱於市”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甚至於自哀自戀、自欺欺人。公開譴責過中國知識界“一流的頭腦都在‘往下走’”的餘世存,想要“借著老子的人生來示範一種文明或人生常識”,所表現出的恰恰是違背現代文明常識“往下走”的價值混亂與路徑迷失。

   作者:張耀傑(學者) 2010年11月10日03:42 來源:經濟觀察報 

鏈接:餘世存新書《老子傳》發布會9日在京舉行

  2010-09-08 17:37 稿源: 騰訊網    

  9月9日14:30,著名學者餘世存將攜新書《老子傳》在北京萬聖書園二層咖啡館與讀者和媒體見面。

  新書簡介: 該書以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混合形式叙述中國先哲的人生心路、還原歷史。將老子的一生串成一個完整的人生歷程,關於老子與孔子、萇弘、常樅、秦佚、楊朱、周王室的關係,作者都交待得合理而平常,從語言、習俗、禮樂、天下變遷等方面部分還原了先秦的歷史。同時,通過講述老子的愛情、友誼、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經思想的緣起。作者還叙寫了老子的愛情、友誼、教育、仕途、隱居等一生的活動。
   
  作者簡介:餘世存,學者、詩人,青年思想家。湖北隨州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國頂級戰略雜誌《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目前為《中華英才》、《中國新聞周刊》、《南風窗》等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餘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選年度華人百名公共知識分子,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富有思想衝擊力、最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的思想者之一”。著有《非常道:1840—1999的中國話語》、《中國男:百年轉型中國人的命運與抗爭》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