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善價格環境需找准發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0-12-01 08:30:26  


 
  四是國際漲價因素輸入國內造成物價上漲。一方面部分國家2010年遭遇乾旱和洪災造成糧食減產,如韓國等地大白菜歉收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國際需求增加和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中國國內價格也必然產生一定影響。另一方面美國宣布採取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後,釋放的流動性使得國外農產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並輸入中國,造成國內相關農產品價格上漲。

  五是農業生產成本上漲推動了消費價格上漲。由於種子、化肥、柴油和塑料薄膜等農業生產資料持續漲價,直接加大了農產品生產成本,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也是實屬無奈。

  如果說,上述因素是造成消費品價格上漲的供給原因,那麼,需求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視,由於老百姓的消費剛性和盲目搶購,也會進一步加劇部分消費品價格上升的壓力。

  文章指出,這次政府下大力氣平抑消費品價格都只是權宜之計,既不是要重新幹預市場,更不是固守計劃經濟教條。因為這次以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為主要驅動力的物價上漲,客觀上還是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因素所致。從總體來看,由於中國糧食生產連續三年超過1萬億斤,且糧食儲備量占消費量的比值達到40%,遠遠超過國際公認的17%~18%的糧食安全警戒線,因此,糧食供求平衡的安全態勢並沒有發生變化。

  但這次由農副產品價格上漲驅動的物價上漲,也傳遞出了一個重要信號,即要想防止全面通貨膨脹的爆發,必須要繼續在發展農業生產和保護農民利益上下大功夫。應該說,近年來連續出台關於“三農”發展的七個“一號文件”及其配套推出的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確實有利於調動農民種糧、種菜和養殖的積極性。但是,由於種子、化肥、柴油、塑料薄膜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更快,導致補貼之下的糧食和農副產品生產仍然沒有多少比較利益,進而造成土地撂荒、農業生產投入下降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要想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占用耕地增加的情況下,長期穩定糧食和農副產品充分供給,必須從保護農業和讓農民獲取合理的比較收益入手,來選擇更有效的惠農政策。

  文章認為,要惠農,最根本的是要讓農副產品價格充分反映其真實價值。我們要用不到世界8%的耕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原本土地生產出的農副產品應更金貴才是。然而,長期以來,中國農副產品的價格卻大大低於國際價格水平。由於價格長期偏低,不僅不能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擴大農副產品生產的積極性,而且也不利於消費者珍惜和節約農副產品,進而加劇農副產品供求矛盾。因此,要破解目前農副產品漲價難題,不能以犧牲農副產品合理漲價為代價,而應該重點放在打擊游資炒作,降低農副產品運輸成本和為城市低保群體提供補貼上。

  文章稱,作為農副產品主要消費者的城市居民,面對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也應主動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適當調整膳食結構。有時甚至要自覺儲備一些生活必需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