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梅德韋傑夫:彼得大帝II? | |
http://www.CRNTT.com 2011-01-02 08:28:12 |
總統與總理的“智囊團”也展開了較量。在10月的一次會議上,普京說“民主政治乃是經濟現代化的結果,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如果經濟現代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民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隨著經濟不斷的繁榮,會日益產生大批的中產階級,民主可能就會更可靠”。 對於普京的觀點,梅德韋傑夫的首席智庫、當代發展研究所的尤爾根斯(Igor Yurgens)研究員反駁說,民主的前提假設是“民主政治在先”,他還暗示性地說普京的這種想法“離俄羅斯的現實還很遠”。 新西向外交 早在2010年8月,一份據說是俄羅斯的“秘密外交報告”就開始在俄羅斯和西方的網站上傳播開來。據 《莫斯科時報》透露,在該報告里,俄羅斯長期奉行的與西方世界對抗的外交路線受到了強烈批判,而在報告的結尾部分則公然提出了“親西方”外交的主張。 事實上,俄羅斯“新外交大戲”是從5月9日莫斯科紅場的盛大閱兵開幕的。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5周年,為了慶祝這一勝利,俄羅斯方面決定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紅場閱兵,並還首次邀請北約軍事部隊參加。 在閱兵之後不久,在新外交思維(所謂“親西方外交”)的指引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決定叩開世界的外交大門。 6月中旬,俄羅斯外交在烏克蘭“得手”。最近幾年在“顔色革命”的影響下,烏克蘭的自由派領導人一直企圖將俄羅斯的勢力逐出黑海地區。然而,在2010年2月份,烏克蘭突然在大選中“變臉”—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擊敗了親西方的季莫申科當選新總理。 面對烏克蘭的政治“新版圖”,俄羅斯立刻心領神會,在2010年6月向烏克蘭送上大禮—與烏克蘭簽署了“俄烏天然氣協議”,決定以低價的形式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但條件是烏克蘭必須允許俄黑海艦隊在烏境內駐扎期限再延長25年。 隨後,俄羅斯又趁熱打鐵,將眼光瞄准亞洲。在與印度領導人的會晤中,梅德韋傑夫表示印度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因而“俄羅斯沒有理由不重視印度”。而在訪問中國的時候,梅德韋傑夫則表示“俄羅斯一直重視與中國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後不久,中國與日本發生了撞 船事件;而俄羅斯也在北方四島問題上與日本發生激烈的外交爭執。“顯然,這兩起危機並不是彼此孤立的事件”,西方媒體如是說。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