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底層民眾上升通路需要“芝麻開門”

http://www.CRNTT.com   2011-01-14 10:48:12  


 
延伸閱讀:“七成學生來自大中城市”的不良信號(2011年1月13日 新聞國際線上 王石川)

  推薦什麼樣的學生,學校有自主權,但在這個贏者通吃備受詬病、讓人擔憂的語境中,只盯著那些名校顯然是不公平的。 

  清華招辦主任於涵說,今年通過清華初審考生中,約1/4學生來自於縣級或縣級以下中學,覆蓋了全國800餘個縣級行政區域。昨天來自清華大學招辦的消息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七所高校的自主選拔初審通過名單已經確定,考生可通過自己的賬號登錄“高水準大學自主招生報名網站”查詢初審結果。(2011-01-13《新京報》)

  “清華自主招生初審,七成大中城市學生”,這一結果並不令人覺得意外。去年北京大學實行校長推薦制,就出現了類似情況,獲推薦的基本上都是名中學學生,都是城里生。湖南師大的數據統計則顯示,2010年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農村學生不足10%。猶記得前不久,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孟芊表示,該校將加大自主招生的改革力度,制定專門的標準和辦法,通過自主選拔的方式為基礎教育薄弱地區弱勢群體的優秀學生創造更多進入清華學習的機會。但現如今,在自主招生初審中,僅有約1/4學生來自於縣級或縣級以下中學,這一結果顯然並不令人滿意。

  清華自主招生初審,七成大中城市學生,從中我們看到了自主招生對農村孩子的一種制度性不公。正如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坦言,自主招生對農村學生不公平——偏遠農村學生有多少機會?有多少人能獲得自主招生信息?有多少人能有錢長途跋涉到學校參加考試?報考一所學校起碼要3天,家長陪著去外地城市,食宿少則千元,多則幾千元,這筆開支是個不小的負擔。此外,考試內容也是農村娃通過自主招生的“絆腳石”。比如,2010的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網癮”等年度熱門話題都進入了試題,農村考生的知識面受到考驗。

  由此,筆者聯繫到了溫總理的一次感慨:“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農村的孩子幾乎佔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2009年1月23日《廣州日報》) 毋庸諱言,農村大學生比例日益下降是不爭的事實,據2009年3月27日的中青報報道,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近幾年的統計顯示,農村新生比例最高時也不超過1/3。南開大學近3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農村新生比例為30%,2007年這一數據為25%,2008年為24%,下降趨勢可謂明顯。農村大學生比例日益下降,其原因多重多樣,但自主招生惟城里生是重,則會加重這一狀況。

   應該說,相對於名校,農村學校的優秀學生集中比例,確實相對要少些,但並不代表沒有優秀學生,如果獲得推薦資格的都是名校,都是城里生,這對非名校生、農村孩子自然不公平。旅美學者薛湧說,在美國,同樣實行推薦制,但他們的推薦制恰恰與我們這里相反,越是在辦學條件差的地方讀書,越能獲得高考加分——“我十幾年前在耶魯讀書時就碰到一個學生,她稱自己住的地方是當地的紅燈區,從小和妓女一起長大,學校里僅有4個白人。這種學生,即使分數稍低些也讓常青藤求之不得。”

  薛湧還提到,美國名校錄取的遊戲規則很清楚:一個從小受了最好的教育、成績和履歷都非常優秀的學生,經常在錄取委員會中受到這樣的質問:既然你已經有了這麼多機會,我們學校為什麼還要把另一個難得的機會給你?相反,一個各方面都差許多的學生則會被錄取進來。錄取委員會的理由是:看看他這年輕的一生,幾乎什麼機會都沒有,好不容易掙扎到現在,離我們的門檻就差那麼一點,該輪到他的!事實上,從哈佛、耶魯,到弗吉尼亞大學這種一流的州立大學,都主動出擊,投入資源到最窮、最弱勢的階層和地區,說服那些自己也不相信能上這種大學的窮學生申請。(見《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