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春晚——你能不說“給力”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9:56:14  


 
  今年更是如此,在黃宏的小品中,朋友以為他老婆給他戴了綠帽子,特意來安慰:“嫂子給力啊”,黃宏握著對方的手說“你懂的”;他一會自我安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中國足球賽,哪能不挨踹”,一會自我調侃“自從得了神經病,人就精神多了”,接著還故作淡定“離婚不算丟人,精神不會沉淪,一切都會過去,神馬都是浮雲”。

  在今年春晚未開始前,有網友在微博上說“大家就春晚哪個人會最先說出‘給力’一詞來競猜,我看馮鞏、姜昆、朱軍呼聲很高”。果不其然,朱軍一馬當先說出“給力”,這樣的“笑果”遠遠超過了“給力”這個詞本身,也是對春晚的莫大諷刺。其實一些流行語在其剛開始在網絡上出現的時候,就沒什麼笑點,春晚卻當做寶貝一樣用得起勁,不僅不會給人帶來歡樂,反而會因為這些過時、無聊的話影響了節目質量, 讓人反感。

更糟糕的是“南橘北枳” 

  ◎網絡流行語有其局限性,利用要分場合

  網絡語言具有非常隨意、即興的特點,在春晚上很難合理利用。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網絡語言之所以受到歡迎,在於它的草根性,以及它在特定情境中反映社會萬象和症結的詼諧、巧妙方式。

  春晚直接拿來,毫不修飾地鑲嵌進小品、相聲中,本身的故事與這些網絡語言又缺乏血肉的內在聯繫,就好比看著一層“油花”點綴在水面,其實已失去了原創性,也削弱了這些網絡語言的生命力。這樣的語言,即使在網絡上再受人歡迎,人們在春晚上看到聽到,已是味同嚼蠟,感到乏味。

  ◎一味追求網絡語言,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網絡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在網絡時代,央視儼然還是以傳媒老大的姿態出現,它的傲慢與偏見一再地使自己成為網民們嘲笑的對象。大量的使用網絡流行語也許在央視自己看來是一個與網民親近的動作,但這最終免不了讓自己成為網民們心目中一個新的笑柄。這是因為央視春晚貌似在與時俱進,其實是與創新南轅北轍。它借用網絡語言只是借來皮毛,離其中的精神實質實在相差太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