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高消費率引導中國經濟二次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1-03-09 08:46:23  


 
  但是儲蓄與消費比例的失調,也越來越成為中國宏觀經濟波動以及經濟內外部不平衡的主要症結所在。

  一方面,“高投資(高儲蓄)、高出口和低消費”成為中國宏觀經濟典型的特征寫照。在總需求的三大組成部分中,投資具有“引致性”和“派生性”的特點,(淨)出口貿易則易受外部市場環境和本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投資和(淨)出口貿易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為了消費,唯有消費才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缺乏消費的有力支撐,新增投資產能就難以及時被市場消化,遞減的投資收益率已不能吸引和消化更多儲蓄來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大規模投資引致的結構性通脹將被產能過剩和庫存化所取代,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又將取代結構性通脹,從而會引發一輪又一輪通脹與通縮交替出現的經濟波動。

  另一方面,內部不平衡又會通過外部不平衡表現出來。根據國民收入恒等式:GDP=C+I+G+X-M (其中GDP-國內生產總值、C-消費、I-投資、G-政府支出、X-M-淨出口) ①式,經變換,推出CA =I-[S+(T-G)] (CA-經常項目、S-私人儲蓄、T-G-政府儲蓄) ,表明經常項目餘額等於國內投資減去國內儲蓄。中國現階段的經常賬戶順差,就是因為國內儲蓄大於投資。由此可見,近年來中國貿易順差的經濟實質是,國內投資不能充分吸納國內儲蓄,貿易順差反映了以實物形態的資源流出,加劇了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這也正是要把提高消費率列入“十二五”“硬約束”指標的根本意義所在。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將經歷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和社會轉型。它將涉及中國整體的發展路徑和動力結構的轉換,不僅涉及如何形成與之相匹配的財富分配結構,例如,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政策,構建“藏富於民”的收入分配機制,要改變財富分配過度失衡,構建均衡共享型發展模式,還包括如何改變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有利於消費能力增長的產業結構與金融結構等。

  無疑,這種轉變會對全球需求結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預測,中國在2025年前很可能將個人消費占GDP的比重拉升到50%以上。屆時,中國的消費率將與歐洲和亞洲的發達經濟體基本持平,從而使中國經濟躍升到一個新階段。麥肯錫估計,十年後,全球經濟每年可有1.9萬億美元淨新增消費,由於中國持續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並逐步擴大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中國占世界經濟的份額也將從目前的8.5%上升至13%,真正成為一個內需驅動型的國家。

  文章最後提議,為大力推進中國由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的“二次轉型”,應該抓緊制定中長期消費型經濟發展戰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