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蔡昉:“未富先老”時代即將到來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11:09:06 |
時代周報:相應的,是否發展戰略上也有調整的空間和機會? 蔡昉:具體戰略政策上亟待調整,而且有很大的調整空間。產業布局上就大有文章可做。雖然中國當前已經明顯出現了普通勞動者短缺和工資上漲的趨勢,而且,勞動者工資的地區差距也在縮小。但是,地區之間在資源禀賦和發展水平上,還存在巨大的差距,地區之間的比較優勢仍然是有差異的。完全可以效法以往東亞各經濟體之間所出現的那種雁陣模式,在中國的各個省份之間展開產業轉移。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在東部地區逐漸喪失的時候,通過逐次向中西部轉移,在相當長時期內可以得以延續。 為此,改善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十分重要。政策選擇要吸取歷史教訓,政府應該推動這些地區的體制改革,而非單純加大投資和給予補貼,避免中西部地區過度依賴資本的投入而非是自身的比較優勢。一定要避免日本“失去的十年”和歐洲“梅佐喬諾現象”在中國西部出現。目前,投資過度集中於資本密集型產業,中西部地區已經出現偏離比較優勢的傾向,值得警惕。比如2000年-2007年期間,東部地區製造業的資本勞動比年平均增長率為4.2%,而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為9.2%和8.1%,製造業的資本密集度已經超過東部地區。 政策調整刻不容緩 時代周報:除了調整發展戰略以外,在當前中國的資源禀賦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要形成新的比較優勢,還有哪些具體的政策措施需要調整? 蔡昉:當前勞動力從農業和農村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仍然存在著制度性障礙,需要盡快解決。轉移到城市就業並被統計為城市常住人口的農民工及其家屬,並沒有獲得城市戶口,沒有獲得均等的公共服務,剩餘勞動力轉移乃至勞動力供給的潛力,遠沒有充分發揮。因此,通過改革進一步清除勞動力流動的制度障礙,特別是將那些目前缺乏遷移意願和能力的40歲以上農村剩餘勞動力,吸引到非農產業中就業,仍然有巨大的勞動力供給可以挖掘,使資源重新配置效率繼續為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作出貢獻。 另外,科技創新領域需要繼續加大投入,但是政策要警惕脫離經濟需要的技術趕超。中國政府在技術創新領域的介入十分廣泛,投入規模和比重都很大,這本來是中國科技趕超的優勢所在。但是,政府卻並不必然了解技術的適用性,很容易產生政府主導的、超越發展階段的科技全面趕超,導致後發優勢的過早喪失。實際上,人們經常說的中國技術應用率偏低的現狀,恰恰就是這種科技政策與實際應用領域之間的矛盾。 總之,中國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在“十二五”期間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挑戰,要轉向生產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政策選擇上一要有利於增長方式轉型,二也要與當前階段的資源禀賦特征相適應,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1年04月08日08:04時代周報 記者李靖雲)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