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主動改革應對增長減速

http://www.CRNTT.com   2011-06-21 08:39:58  


 
  近來發生的社會衝突事件往往與長期積累下來的收入差距懸殊、社會安全網不健全、官員濫權貪腐等因素糾結在一起。應該看到,這類問題與物價上漲、房價畸高等問題本質不同,後者可施以特定抑制措施或政策組合,只要態度堅決、措施得當,假以時日定可見到療效;前者則牽涉民眾平等參與經濟活動、分享發展成果的權利。當眾多大中小企業停止擴建投資、收縮經營、拋出庫存,當千百萬人因此生計困頓,人們的價值觀將會發生劇變,切不可將它只視為成長的代價。

  文章指出,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不可再停於口頭、流於文牘;縮小收入差距,變革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網絡,也均有了迫切的現實要求。目前,個人所得稅法正在修訂,這是政府在二次分配範圍內所做的努力,但是,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關鍵仍在一次分配。必須調整生產要素結構,必須為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創造平等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提供相近的受教育機會以及就業、創業和創新的機會。走向依賴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才可真正持續。

  應對經濟增速減緩,改革的任務愈發繁重。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領域改革、行政體制改革以及農村改革等,早已被列為改革重點內容,應積極得力地推進。重中之重是以更加開闊的胸懷擴大對外開放。改革陷於膠著之際,以開放促改革仍不失為一種可行路徑。

  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外資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儘管在經濟衰退時也難免滋長保護主義傾向,但其施政絕不會大開大闔。反觀中國,部分人士的態度殊難理解:在經濟略微減速時即懷恐懼排外之心,在經濟高速增長時又極易自大。如此,其對待外資的態度便必然染上過於濃厚的功利色彩且變化無常。從改革之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挑挑揀揀,到近來或明或暗的歧視,都顯露出一種狹隘的實用主義傾向。

  文章最後說,當亞洲金融危機肆虐時,中國果斷實施了結構改革,削減國有部門規模,推動商品房改革,加入WTO,所有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均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今天,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仍揮之不去,中國改革的任務更加緊迫。只有以壯士斷腕的氣魄主動改革,才能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中國奠定長治久安之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