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被遺忘的盧作孚

http://www.CRNTT.com   2011-07-09 10:57:38  


 
中國“敦刻爾克”的導演者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平津陷落、淞滬敗退,首都南京慘遭淪陷,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身處大後方的民生公司積極參戰,護送大量川軍至抗戰一線。愛國將領、四川軍閥劉湘將軍率麾下川軍子弟出川時,乘坐的就是民生公司的輪船。

  和強大的日本帝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弱小得簡直可以不計。海軍部長陳紹寬選擇了最為慘烈的沉船堵塞河道的作戰方法。身為交通部次長的盧作孚也忍痛將民生公司大量船只自沉於江陰前線。

  然而,中國軍隊節節敗退,重鎮武漢很快失守。從長三角一帶轉運至武漢的大量設備、物資以及人員很快就撤到了三峽一線——宜昌。

  1938年9月的宜昌,中國的兵工業、航空工業、設備製造業、輕工業等物資雲集於此,大量的武器彈藥、汽油也都在江邊集中。

  與此同時,日軍節節逼近,中國軍隊且戰且退。日本人的飛機已經在不停地轟炸宜昌。此時,中國以一己之力獨抗日軍。宜昌江邊9萬多噸的物資和大量人員是這個國家避免亡國命運的希望所在。

  更為可怕的是,40天後,長江就將面臨枯水期,物資無法通過輪船運送到大後方。在此千鈞一發之際,盧作孚的民生公司是最重要的運送力量,中國把目光集中到了這個小個子四川人身上。

  宜昌上游的三峽,既是阻攔日軍沿江上侵的天然屏障,卻也是宜昌大撤退的最大阻礙,而且,只能白天運送,夜間裝卸。

  在正常情形下,民生公司在這40天裡,最多能運送1.4萬噸的物資。盧作孚和民生公司制定了一攬子計劃,參考前一年枯水期的航行法,採取三段運送法。

  盧作孚的兒子盧國紀回憶說,“長江航線,從宜昌到重慶,上水航行至少需要4天,下水航行至少需要兩天,費時太長,必須採取盡量縮短航程的辦法,以爭取多運物資。於是,除了最重要的和最不容易裝卸的笨重設備,由宜昌直接運到重慶外,次要的、較輕的設備,則縮短一半航程,只運到萬縣即卸下,交由其他輪船轉運。這樣就節省了一半的時間。更輕、更不關緊要的器材,再縮短一半航程,只運到奉節、巫山或巴東即卸下,留待以後再轉運。還有的甚至運進三峽即卸下,讓輪船當天即開回宜昌。這樣,每天早晨,必有六七只裝滿物資的輪船從宜昌開出去;每天下午,也必有同樣數量的空船開回宜昌來,充分地利用了難得的40天中水位時間,最大限度地增加了運輸能力,使成千上萬噸至關緊要的軍工和民用工廠設備,從宜昌搶運出去,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不論白天黑夜,宜昌江邊聲響震天,2000多名裝卸工不停工作,拼命把盡可能多的物資運送到大後方,民生公司輪船的汽笛聲也響個不停,天上日本人飛機轟炸的轟鳴聲也夾雜其中。

  民生公司的指揮中心內,電報機24小時不停工作,所有電文盧作孚親自處理,龐雜的運送過程中每一個細節,他都能了然於胸。

  除了大量物資,人員輸送也是難題,民生公司經由宜昌搶運入川的機關、團體、學校、工廠、醫院等單位的旅客,共約64000多人。其中搶運入川的學校有復旦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航空機械學校、中央陸軍學校、國立戲劇學校等數十所。

  最終,宜昌大撤退成功完成,中華民族保留了長期抗戰的火種,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功不可沒,卻也犧牲慘重,僅人員犧牲就達117人,傷殘76人。

  如此大的運送量,卻讓民生公司損失慘重,相比於國外輪船的收費,民生公司的收費只相當於二成,甚至一成(兵工器材)的價格。

  事後,盧作孚說:“這一年,我們沒有做生意,我們上前線去了。”

  晏陽初說,這就是中國的“敦刻爾克”,而《大公報》名記者徐盈認為“我們比他們還要艱苦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