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急功近利的政績觀該受拷問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10:40:46  


7月18日,南京遭遇暴雨襲擊,城區內澇成河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急功近利的發展理念和政績觀,是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羸弱的元凶,必須加以清算和問責。如此,我們對於此起彼伏的城市內澇的反思,才能深入,才能找到徹底解決問題的鑰匙。”《現代快報》今日登載知名評論員伍裡川的文章“急功近利的政績觀該受拷問”,全文如下:

  當下,城市內澇之水和口水一樣橫飛,成為城市新的痛點。理性的分析當然大量產生,但也難掩憤怒,這是因為公眾越來越相信,頻繁的內澇,固然是羸弱的地下排水管線“作祟”,但地下排水管線的羸弱,顯然來自於“地下意識”的羸弱。

  昨日,人民日報披露,2008年—2010年間,全國62%的城市發生過城市內澇,內澇災害超過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個。

  暴雨不會是只針對中國城市,但發達國家城市的雨中無澇,卻是鮮明的對比。即以最形象化的電影資料而言,在歐美電影中,城市地下道經常成為追捕、追逐之所,那種寬可走馬的空間,哪裡是中國城市逼仄、混亂而且一旦有人失足即成為“地獄”的地下空間所能比的呢?

  但中國城市的管理者盡量回避這種一目了然的比較。和城市內澇比翼雙飛的是“幾年一遇暴雨”的種種推算,特別是包括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這也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在解釋內澇原因時不舍得扔掉的稻草,潛台詞在於:很多時候,內澇無法阻止。

  這當然不能輕易服眾。因為,就連很多城市的相關部門也承認,中國城市內澇防治體系的混亂,本身就需要加以檢討。無疑,軟弱之盾,何以擋矛?

  中國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的“腸梗阻”,顯然另有主要原因。這個主要原因,人民日報給說出來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認為,“不少城市‘重地表、輕地下’的做法,折射出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發展理念和政績觀”。

  急功近利的發展理念和政績觀,這才是說到了核心問題上。今年多個城市發生內澇,一些新開發地區成為“看海”熱點,讓“設施老化致內澇”說受到拷問。地下排水管線建設嚴重滯後於城市擴容,這是致命問題。

  應當看到,那種中國缺乏相關先進技術的腔調當休,中國城市地下排水系統並非天生落後。去年的中國新聞周刊曾報道,據考證,中國人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可以追溯到華夏民族形成初期。在陝西、四川等地區,學者經考古均發掘出了歷代城市的隧洞和供排水管線。中國古代的生產曾致力於地下空間的開發,尤其是在施工技術方面,當時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廣州曾是治水的世界樣本,從建國後至上個世紀90年代,廣州市的排水系統隨著城市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