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互聯網能否撬動中國政治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10:32:11  


 
  這也使得很多事件第一次發生時很多人重視,但第二起類似事件關注的人就寥寥無幾。而要獲得關注就要把事件進一步升級,這導致的後果是否會增長暴力,增長冷漠本身,反而使得網絡加劇政治冷漠的生態讓人擔心。 

  這也使得眾多的網民在碰壁之後,難免失去進一步挖掘的動力,真相在哪裡,真相後是什麼,或許並沒有太多人關心,很多人反而轉向娛樂,把政治當做笑話,並不在意政治參與,反而希望“不談政治”。 

  而且現實的困境,使得大部分網友無暇關注太多繁雜的政治性議題。要打破長久以來業已形成的對政治的冷漠並非易事。不管是對政治的內部的複雜性還是政治的現實操作性的認知,乃至政治文化的形成都非朝夕之事。 

  第四、推動中國政治變遷的其他力量進展緩慢。以教育為例,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沒變,試想仍舊以應試教育為綱的教育,在課堂上不培育學生的歷史感、不讓學生經受自由民主的訓練,培育學生的基本的價值信仰,不讓學生努力地操練邏輯思維能力,使得學生沒有歷史感、思維薄弱,公共意識不強,價值虛無,而這些極其容易造成的結果就是,即使是未來給你機會,你仍然無法把握機會,因為政治的現實操作並不簡單,特別是面對複雜的中國的繁雜的問題。 

  因此,作為推動中國未來政治變遷最重要的力量本身如果在其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得不到自由、民主的訓練,得不到價值的熏陶,而寄希望於網絡對其能力的塑造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對於網絡對中國政治變遷的影響,要分辨網絡的“能”與“不能”。一方面要看到其積極作用,看到其對中國政治變遷的現實影響;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網絡對中國政治變遷影響的局限性,不至於對網絡盲目的樂觀,而且要更加注重網絡背後的現實政治的發展,諸如推動體制和舊有體制思維的變遷;推動現實中公民社會的發展,培育更強大的對抗國家的力量;推進自由民主教育,培育未來推動中國政治變遷的“人”的力量。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的對待網絡,才不至於對網絡過度的悲觀或過度樂觀,才會更加注意現實中中國政治變遷的力量的發展。 

  至於網絡對中國政治變遷的影響到底是大還是小?目前沒人能夠給出答案,每一個人都是推動中國變遷的可能力量,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參與者,所有的人都在見證“動蕩中國”的歷史變遷。 

  而對於人們寄予網絡所希望改變的對象:中國政治、中國的體制及其代表即廣大的官員、公務員和各類政府機構,儘管它們現今依舊強大,難以撼動,但是還是從眾多的網絡焦點事件中國家和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靠權力壓制網絡並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希望它們也能夠抓住變革的機會,直面自身的問題所在,以更透明、公開的形象出現,更加堅持公平正義、更加貫徹實施憲法和法律,更加尊重和捍衛公民的權利。 

  當然我們也看到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在釋放出重視網絡的信號,諸如胡錦濤和溫家寶多次與網友在線交流,廣東的汪洋、上海的俞正聲等地方領導人也都有過與網民互動的行動。但我們真正希望的是相關部門真正地重視網絡新技術對中國未來政治的作用,一方面,基於網絡本身作出一些相關的制度變革,諸如制度化實踐網絡問政,切實回應網民的訴求,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積極采納網民的合理建議。另一方面,基於中國的長遠,實施更全面的改革,抓住改進自己、改變中國的機會,將中國真正地推向更加文明、更加富強、更加幸福的國家。 

  否則,在中國社會各方面都在劇烈變遷的情況下,網絡只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放大鏡加望眼鏡將中國的問題無限放大,將現實和虛擬無縫隙結合,那時產生對中國政治各個層面的衝擊必將更加浩大,那時網絡對中國政治撬動的幅度就更加難以想象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