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增長趨緩不全是壞事

http://www.CRNTT.com   2011-10-21 08:33:24  


 
  就中小企業而言,當前爆發的溫州老板“逃亡潮”,雖事由高利貸直接引發,但仍可視為當前中小企業因信貸收縮產生普遍困境的典型反應。就外貿出口而言,雖然1-8月份,中國出口增長23.6%,但貿易順差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對居民消費而言,雖然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9%,但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卻下降逾1個百分點。再者,雖然1-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比去年同期高出0.2個百分點,但如果去除過去兩年大規模投資的慣性延續,今年額外新增的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會大大滑落。

  微觀經濟層面眾多指標不容樂觀,尤其是中小企業倒閉事件頻發,所引發的“經濟惡化”的放大性傳播,極易令人產生“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過頭,必須立即調整宏觀政策方向”的誤解。

  文章指出,若跳出部分中小企業倒閉帶來的壞情緒,冷靜觀之,我們就不會過於慌亂。因為:一來經濟增長持續下滑的幅度並不大,增速仍在9%以上;二來經濟增長的相對下滑,是抑制高位通脹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三來,鑒於中國經濟在過去兩三年間2008年次貸危機而形成“刺激式”增長,經濟增長適當放緩有其必要性。

  此外,相較於全球經濟走勢,中國經濟增長相對放緩,亦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自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受美債危機、歐債危機以及日本地震導致核洩漏等世態的持續波及,發達經濟體的進口需求大幅減少,這對作為拉動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而言,必會造成其規模受限或利潤受縮,進而令中國經濟增長相對放緩。其次,發達經濟體面對經濟不景氣、債務高企的局面,必然指望盡快扭轉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逆差,由此引發的貿易戰、匯率戰在所難免。為避免雙方矛盾過於激化,中國相對減少貿易順差、減緩經濟增速,就具有一定必要性。

  當然,對經濟發展趨緩的冷靜認知,並非意味著可對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等現實困境置之不理。應在認清當前中國宏觀經濟主次矛盾的前提下,在經濟運行更為系統的層面尋找突破口,而不是過多傾向於應急式的救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