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遼寧義縣懸空寺千古之謎

http://www.CRNTT.com   2011-10-29 09:33:04  


 
  炎帝曾在此休養生息?

  寶林樓的峭壁下供奉兩座祠堂,一是東方朔祠,一是炎帝祠。炎帝祠兩側的青磚墻面上刻有這樣一副對聯:火德教化稱炎帝,品定榖(gǔ)藥謂神農。祠堂正殿裡的炎帝塑像身披大紅衣氅,手持禾穀稻穗,濃眉虬髯一臉正肅。據《炎漢古刹說》記載,四世炎帝“榆網”施暴政於民,黃帝起兵,炎帝在中原敗北,逃往雲夢,選居閭山石屋休養生息。

  炎帝作古後,其子嗣為祭祀他,由雲夢真人主持,在他居住過的石屋修建了廟宇,供奉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龍氏、神農氏、女媧氏和炎帝榆網等先祖,建成了一座炎帝古刹。當地人說,那座炎帝古刹就是今天寶林樓的炎帝祠,過去叫“神農罐”,也就是炎帝的陵墓。除神農罐外,寶林樓以前還有八卦神農雙塔(七級單檐式雙塔)和神農碣,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出現的人文景觀,比埃及金字塔還早建300年,堪稱世界之最!

  寶林樓的炎帝祠及相關說法令人困惑。據正史記載,炎帝部落起源於陝西、河南一帶,湖南等南方省份如今還在為標注炎帝故里的正宗地位爭搶不休。無論炎帝來自中原還是南方,何曾與遼寧有關?炎帝被黃帝擊敗後,據稱炎黃兩族合為一部繁衍生息,從而奠定了今天華夏族的千年根基,炎帝又怎會北上入遼,栖身於這名不見經傳的荒郊野嶺?

  寶林樓此後的歷史同樣令人聞所未聞。宋大爺說,劉邦稱帝後,於公元前202年將炎帝古刹改建為兩層主樓,又修東西配殿,殿內增添了其父太公望和母親的塑像,炎帝古刹隨即轉換身份成了劉邦的家廟。東漢光武17年,光武帝劉秀為紀念東征匈奴、鮮卑犧牲的英烈,命遼東太守祭彤在炎帝古刹半山腰崖壁前突出的高山平台上,修建了雄偉壯觀的古刹禪院。

  到了唐貞觀十九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巡游遼東,大將軍尉遲敬德帶兵至此,夫人白氏生子於古刹,取名寶林,李世民為紀念此次東巡、表彰尉遲敬德的功績,遂將炎漢古刹改名為寶林樓。並命徐茂功設計,尉遲敬德監修,將原先的二層漢代建築擴建為四層樓,東西配殿改修為配樓,第一層樓稱大雄寶殿,二層為大興寶殿,三層為大安寶殿,最上一層為淩煙閣,古刹禪院隨之易名為寶林禪院,並請“心元大師”出任寶林禪院的住持。這一時期,佛教天台宗傳入遼寧,寶林樓成為當時這一地區的佛教活動場所,在此修煉的道士則搬遷到新修的慶雲宮。寶林禪院內共有金、烏金、銀、銅、鐵、玉、石、木、泥塑佛像760尊,碑碣12個,現存的寶林樓二層木閣,是唐貞觀十九年的遺存,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明代,是寶林樓最為興旺的時期。明永樂年間,寶林古刹的住持、僧人多達200餘名,各類雜役30多人,有廟產42萬畝,是遼西地區最早的佛教聖地之一。每逢佛事,僧道雲集、香煙繚繞、鐘鼓齊鳴、誦經不絕,寶林古刹最後一位住持欣然大師,解放初期不知去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