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大選後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12-01-18 09:23:57  


 
  一是藍營久已忽略政治論述的重要性,對於鞏固基本盤也始終掉以輕心。藍營袞袞諸公以教授、學者的理念和方式經營台灣政壇,治國猶如辦企業,一切以政績、民意為依歸,設若醜聞爆出,就禁不住風吹浪打。綠營則反其道而行之,在追逐政治理念時,視台獨為終身追求的事業,多數是“目的性台獨”,當然,若干精英將台獨視為追逐本人政治生涯的階梯,屬於“功能性台獨”,手段也是相當靈活的,如陳水扁之流,則又當別論。

  二是藍、綠兩營的基本盤的成分差異甚大。一般說來,藍營民眾知識層次較高,經濟、社會地位也普遍高於綠營民眾,對西方政治理念和規則也有較多的接觸,因而對從政人士的要求相當嚴格。反顧綠營民眾,則在素質上有相當大的不同。他們多數人在政治上“認死理”,在觀念上往往又是“一根筋”,對於綠營從政人士的道德要求相當低。只要該人在政治上“正確”,則對其公、私德的重大缺陷可以忽略不計。從綠營民眾對陳水扁、陳致中父子兩人醜聞的寬容,即可略見一斑。

  由此可見,這次馬英九勝選,主要原因是在境內獲益於中間及淺綠選民對其兩岸政策的認同,同時又在境外獲益於美國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的不認同。

  可想而知,今後即使國民黨治理台灣的政績更上一層樓,即使民進黨黨魁接連不斷地爆出醜聞,一旦大選臨近,藍營參選人獲得的選票也不會高許多,綠營參選人獲得的選票也不會低到哪裡去。主要原因就是綠營基本盤“我自巋然不動”之故。

  馬英九在勝選致詞中說,“這是我們一條追求和平與繁榮的台灣路線的勝利”;蔡英文在敗選致詞中說,“我們要完成最後的理想,這條路比我們想象的更漫長”。在此,兩人都語重心長地提到了“路”,可見藍、綠兩營都開始意識到決定大選勝負的主要因素,歸根結底,不是參選人素質的優劣而是參選人代表的“路線”是否符合台灣選民的期望,儘管這一期望不是永恒不變的。在現階段,說到底,是台灣多數選民對兩黨大陸政策的評價,往後則可能是對兩黨在台灣定位問題上的立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