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校車事故背後走不出的怪圈

http://www.CRNTT.com   2012-02-02 11:54:32  


"哪有炊煙,哪就有學校"的辦學模式也是建立在村民自掏腰包之上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甘肅校車事故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江蘇豐縣、雲南丘北接連發生校車事故,而這些事故的背後都有著共通原因:農村中小學教學點逐漸消失,中小學向縣鎮一級集中導致大批中小學生必須長途奔波前往縣城就讀——十年來“撤點並校”政策的效應在校車事故上展現出悲劇性的一面,但鄉村教育布局調整所帶來的影響,絕未止步於校車事故。

  一、十年撤點並校讓小學生上學“有風險”

  1980年代中期以前,為了便於掃盲教育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的布局方式按村級行政區劃進行,每個行政村都辦有一所完全小學,偏遠的自然村(或屯、寨)學生上學不方便的,也都辦有教學點,教育部門規定,學校要在村莊2.5公里以內,以便學生就近上學,1990年代,中國鄉村教育基本形成了“一村一校”的學校布局。但這種布局從2001年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

  教學布局調整後平均上學距離增加4公里,西部省份甚至超過15公里

  2001年開啟的將教學點和學校整合集中到縣、鎮一級,直接使得鄉村孩童的交通成本增加。上百萬乘車穿梭於國道之上,往返於學校-家庭之間的農村孩童,在普遍超載、缺乏校車制度的條件下,交通事故也只是概率問題。調查顯示,學校布局調整後學生平均上學距離從 1.6公里增加到 4.05公里。同期在各類中小學生安全事故中,有 32%發生在上/放學途中,其中交通事故占19.64%。

  在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一名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農村小學校長曾說,在教學布局調整後,當地200名小學生中,一半小學生上學路程增加到了5公里以上,而另一個來自西部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說,在當地偏遠山區的學生,到校單程距離都在6公里以上,這些學生上學路程花的時間少則半小時,多則兩個多小時。2011年10月,時代周報的記者在寧夏採訪時發現,合併後的小學與學生家庭的距離甚至超過了15公里。

  “黑校車”居然也比沒校車強,全國70萬輛校車缺口,邊遠地區小學生甚至要靠溜索、步行等方式上學

  在增加的上學距離面前,交通工具迫在眉睫。而近年來頻頻發生的校車事故中始終難以解決的悖論在於,即便是那些乘坐“劣質校車”、嚴重超員甚至非法運營校車的孩童,也要遠比那些沒有校車可坐、甚至需要徒步跋涉、溜索的學齡兒童幸運的多。上海一家評估機構曾按美國校車案例測算,中國專用校車需求空間約為80萬-100萬輛;按單個省需求量推導,全國專用校車需求量大約為70萬輛左右。而現實情況是,中國在校中小學生約2.33億人,保守按1.5 億中小學生計算,當前符合標準的專用校車僅為1萬輛左右,學生千人保有量僅為0.12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