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盧旺達 從大屠殺到“非洲楷模”

http://www.CRNTT.com   2012-02-17 11:13:03  


 
  自大屠殺發生後,盧旺達曾被認為是非洲最危險的投資環境之一,如今這一狀況也得到顯著改變。2010年8月,世界銀行向盧旺達政府頒發獎杯,表彰該國在全球商業環境評估中的明顯進步(排名從150名升至67名)。新加坡《聯合早報》甚至預言,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將成為“非洲的新加坡”。令人驚訝的是,今天的盧旺達號稱“非洲女性天堂”,2008年立法選舉中,女性議員比率高達56%,高居全球第一,許多盧旺達女政治家在政府中擔任部長要職。

  “非洲楷模”的崛起,首先和國家的政治轉型有關。1994年,卡加梅(圖西族)帶領“愛國陣線”擊敗胡圖族武裝,結束了部族大屠殺(約80萬圖西族和胡圖族溫和派遭胡圖族極端分子殺害)。此後,由愛國陣線組成的新政府致力於民族和解和戰後重建工作,實現了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目標。2000年4月,卡加梅被推舉為總統,2003年8月又以壓倒性優勢在盧旺達首次多黨總統大選中獲勝(任期七年),成為首位民選總統。2010年他又成功連任。

  卡加梅陸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擺脫過去對法國的依附,包括定英語為官方語言,加入英聯邦(盧旺達和英國在殖民時代無任何隸屬淵源),重新推動經濟多元化,拒絕加入法國倡導的“大湖區穩定計劃”等,甚至一度和法國斷交。通過這些努力,盧旺達基本擺脫了依附於法國的單一型經濟,這種新的、多元化發展的經濟雖然缺乏突出財源,卻更加平穩,不易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而後者正是大部分非洲國家經濟大起大落的症結所在。

  盧旺達政府的這些努力儘管引來法國的不快,卻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支持:美國宣布“非洲普惠制”適用於盧旺達;英聯邦在2009年接納盧旺達為正式會員國;南部非洲最大經濟體南非和盧旺達的經貿關係穩步發展。不僅如此,近年來,盧旺達還積極與在非洲最活躍的兩大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發展經貿關係,一系列重要的基礎建設項目正在這些“外力”幫助下穩步推開,而基礎設施欠賬太多,正是非洲各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最大制約所在。

  盧旺達政府在發展方面有較長遠的規劃和較清醒的頭腦,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更有潛力的方向上。2010年盧旺達還公布了《10年遠景規劃》,計劃將服務業、軟件外包業、教育產業和旅遊產業等當作2020年前重點發展的經濟突破方向,這些顯然較一些單純“靠天吃飯”或一味依賴“賣資源”發展的鄰國高出一籌。

  然而,隱憂依然存在。盧旺達人口僅900萬,人口密度卻高達每平方公里343.15人(世界第18位,非洲第1位),人均GDP不到300美元,僅憑農牧業,其發展已觸及“瓶頸”,儘管《10年遠景規劃》雄心勃勃,但正如一些頭腦清醒的觀察家所指出的,盧旺達地處內陸,向東、向西都缺乏暢通的交通幹線,能否一鳴驚人實在難以預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