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賽德克巴萊》為台灣社會尋找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2-06-06 13:50:38  


 
  在學者吉登斯看來,全球化時代到來之後,國家認同變得困難,構建國家認同的因素正在消失,身份認同與文化多元化逐漸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全球化消解了國家權力,凸顯了本土意識,同時會邊緣擠壓出新的地區新的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這樣就使一些地方跨越了國家界限,出現了重構出新質。

  即使不能說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意味著台灣文明主體性的完成,起碼也意味著一個坐標的出現,意味著台灣明確了自己的道路,而在全球化背景下,這條道路更是意味著超越民族國家的更高的形態。對於大陸,如果不正視這種新質,不尊重台灣文明的主體性對話將越來越艱難,未來兩岸關係的互動以及最終解決,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均需要一種超越現實的更高的智慧。而這,將是中國由於種種機緣:歷史,地域等等,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

  作為觀眾,必須向魏德聖致敬,也必須向擁有這個故事的文明致敬。

鏈接:

賽德克.巴萊劇情簡介:

  賽德克.巴萊,台灣賽德克族詞語,出自賽德克語 (Seediq Bale),意為:“真正的人”。   

  史詩英雄巨片《賽德克.巴萊》故事叙述在險惡的日據時代,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派遣幫傭不能編織彩衣,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見證這三十年來的壓迫統治,看著族人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報復的陰霾中,忍辱負重的莫那魯道在深思後,雖知這場戰役將面臨滅族危機,但他明白唯有挺身為民族尊嚴反擊,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於是決心帶領族人循著祖靈之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   

  電影故事從1895年橫跨至1930年,魏德聖決定由兩名素人原住民演員分別飾演青年和中年時期的英雄主角莫那魯道,“年輕的莫那狂傲不羈、中年則是沉穩、謀略中帶著殺氣”,並同步公開影片中的四大主要人物:中年莫那魯道、道澤群頭目鐵木瓦力斯、日警小島源治及日軍少將鐮田彌彥。   

  上集:太陽旗   

  其中,上集以象徵日本的《太陽旗》為名,由1895年日軍占領台灣開始,演至1930年霧社衝突,並醞釀著眼於霧社公學校事件爆發前後的描述。   

  昭和5年10月27日(西元1930年),台灣總督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被殺,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則照例舉行聯合運動會。當聯合運動會開幕,所有日人、警察及其眷屬齊聚公學校之際,賽德克霧社群之馬赫坡、荷戈、波亞倫、斯庫、羅多夫、塔羅灣等六部落賽德克族人,由霧社群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發難。   

  當日清晨,霧社公學校(現今台電萬大電廠霧社分部)運動會,由能高郡守小笠敬太郎主持開幕典禮,其他日本人都前來觀禮,這時候預先埋伏的塞德克勇士,在莫那.魯道攻擊號令下,立刻展開猛烈的突襲,在一陣毫無預警的混戰中,將運動場內134位日人一一撂倒砍殺。   

  另一方面,莫那.魯道命令次子巴索.莫那(Baso Mona)潛入馬赫坡山取材地、襲擊日警,並命長子達多.莫那(Tado Mona)潛入馬赫坡社警察駐在所,亦將日警及其眷屬全數格斃。後分成數隊,切斷日人對外的所有電話線路,陸續襲擊各部落之警察駐在所,擄擭彈藥、槍械。借此向霧社地區的各個部落宣告,反暴統治之聖戰已經開打,終致紛紛群起響應。   

  在震驚憤怒之餘,日軍旋即調度派遣駐扎台中、花蓮的步兵與警力,區分兩路向霧社方面挺進;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敵纏鬥、輾轉退守馬赫坡石窟。一場雙方分別為了資源與報復圍剿、祖靈與靈魂尊嚴的異族戰端,就此揭開序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