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革“偽照片”:周作人、林語堂等被蒸發

http://www.CRNTT.com   2012-06-30 10:09:06  


 
  5. 李濟。也是在這本《魯迅》的畫册中,人為删去了老照片上的另一個人物,即“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上海總會的盟員、考古學家李濟先生。當年魯迅在上海的照片,有一些就是與“同盟”的楊杏佛和李濟等合影的,但在這本畫册中,如第81幀“與楊杏佛合影”,楊杏佛被保留了下來,李濟先生卻不見了,所以如此,我想大概是考慮到他後來去了台灣地區。

  6. 畫册《魯迅》,人為抹去的人物還有記者姚克等。

  姚克,原名姚志伊,字莘農,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是戲曲家吳梅的學生,他還有文學家、翻譯家、電影評論家等多重身份,其中,最有名的一是緣於他與“文壇殺手”、“四人幫”之一的姚文元是親戚關係(即姚文元的叔祖父。1982年,姚克曾在我國台灣《傳記文學》發表有《“四人幫”中的二位舍親》一文)。不過,姚克根本不曾沾過姚文元的光,相反,曾由他編劇的電影《清宮秘史》,在“文革”之初莫名其妙地讓劉少奇頭頂了“賣國主義”的帽子而百口莫辯,姚克自己也因此“聲名狼藉”,只得定居大洋彼岸的美國遙望祖國而已。二是說來有緣,姚克曾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灘文壇的活躍者,那時作為電影評論家,他的一個同道唐納與演員藍蘋相愛(當時姚克的戀人則是著名演員上官雲珠),後來兩人情感發生波瀾,成為此後被人議論不斷的話題,而藍蘋抵達延安之後,易名“江青”,並主演京劇《打漁殺家》,從此聲名爆起,由此又發生了許多故事,而當年最早將《打漁殺家》譯成英文並介紹到海外的人,即是姚克。

  在上海,姚克與魯迅有過許多接觸,他還很受魯迅的賞識。1932年底,姚克與美國記者斯諾共同把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譯成英文,隨後又將《呐喊》譯成英文,他們還合作編譯了一部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活的中國》。1936年10月魯迅逝世後,姚克參加了守靈和全部治喪活動,當時他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寫了一副挽聯,並與斯諾一同署名,即:“魯迅先生不死。譯著尚未成書,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呐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仿徨。”在今天保存下來的照片中(當時姚克與歐陽予倩等與上海明星電影公司聯繫,為魯迅的喪禮拍攝了紀錄影片),還可以看到他與友人為魯迅扶柩下葬的場面。

  姚克與魯迅交往有四年多的時間,期間魯迅在自己的日記裡提及他多達近百處,至於兩人的通信,也十分可觀。說到拍照,當年斯諾完成了《魯迅評傳》的撰寫後,想得到一幀魯迅的近照,經過姚克的傳達,魯迅先是拿出一些姚克認為“遠未反映出先生的性格與神韵”的照片,隨後又接受姚克的建議,一同赴照相館留影。1933年5月26日下午,姚克陪同魯迅赴南京路“雪懷照相館”拍照,其中一張是魯迅的單身半人像(最早刊登在1936年底倫敦出版的《活的中國》的扉頁上,魯迅逝世後,上海萬國殯儀館供人吊唁的巨幅遺像就是由這張照片放大而來的),另外一張,即是魯迅與姚克的合照(據說魯迅與人的合照甚少,雙人的合照,更可能僅此一張。魯迅1933年8月31日將此照片送給了姚克),後來畫册《魯迅》發表這張照片,由於上述“可以理解”的原因,在“為斯諾編譯《活的中國》所攝之一”的標題下,只有魯迅一人的立像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