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維迎:新“李約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8-03 08:25:59  


 
  對李約瑟這個名字,想來中國人並不陌生。

  他本是劍橋大學一位有名的生物化學家,轉向中國科技與文明的研究或許純屬偶然。1937年,三名中國留學生來到他的實驗室工作,其中一位是來自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的魯桂珍,兩人很快發生了戀情,魯桂珍講的中國故事令他著迷,李約瑟由此對漢字和中國的歷史發生了興趣。據說他學的第一個漢字是“煙”,因為他與魯桂珍談情說愛時抽著煙鬥。當時李約瑟已經結婚,但他太太認可了他的婚外情,而且三人相處甚好,友誼維持一生,一直到他太太去世兩年後,李約瑟正式娶魯桂珍為妻,當時李約瑟已89歲,魯桂珍85歲。婚後僅兩年,魯桂珍與世長辭。

  與魯桂珍的戀情很快使李約瑟成為劍橋的“中國通”。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摧毀中國學術和文化的野蠻行徑引起了英國學術界的同情,英國皇家學會決定派人幫助受封鎖的中國學術界,李約瑟成為最合適的人選。1942年,他獨自一人來到經常遭受日軍空襲的重慶,擔任科技參贊和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直到1946年。這期間他結識了眾多的中國著名學者和普通民眾。他一方面幫助中國科學家從國外購買研究設備和圖書資料,使得中國的學術香火不滅,另一方面長途跋涉游歷還沒有被日本人占領的中國土地(包括敦煌、雲南等地),收集到大量中國科學技術史方面的文獻。他托運回劍橋的圖書資料有70多箱,奠定了後來的“東亞科學史圖書館”也即今天李約瑟研究所圖書館的基礎。

  結束中國的工作後,李約瑟就開始撰寫《中國科學與文明》的鴻篇巨著。1954年,他的《中國科學與文明》第一卷出版,很快使他名聲大振。

  魯桂珍改變了李約瑟的命運,李約瑟則改變了世界看待中國的方式,也改變了中國人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在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出版之前,“歐洲中心論”已統治學術界近200年,中國的落後被認為自古如此。李約瑟以詳實資料證明,在近代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中國人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儘管他的結論也受到過許多批評,但自此之後,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角度有了很大轉變。其實,正如我們訪問期間梅建軍教授講的,李約瑟真正告訴我們的,並不是科學技術上的誰先誰後,而是人類的文明進步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相互學習的結果。過去如此,未來更如此。

  新“李約瑟問題”

  在李約瑟研究所,主人與企業家代表團成員就“李約瑟問題”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專題研討。所謂“李約瑟問題”(有時譯為“李約瑟之謎”)是指:中國的科學和技術在近代之前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率先發生?為什麼近代以來中國在科技方面落後了?

  古克禮教授首先向我們簡要介紹了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解釋和李約瑟本人的解釋,然後,他提出一個“新的李約瑟問題”:現在中國正在變得富有和強盛,但中國的社會組織是否有利於迅猛的科學和技術創新呢?他認為這個問題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並從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兩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

  這個問題引起了來訪的中國企業家的共鳴。古克禮教授講完後,柳傳志先生搶著第一個發言。他從科技投入和科研體制兩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別關心的問題是科研成果如何轉化為市場上的商品,他認為現在的科研成果主要用於申報獎勵而不能變成生產力,是當今中國的大問題(其實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問題)。接下來搶著發言的是馬蔚華行長,他說從最近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的精神中自己看到了一些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