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薛涌:怎樣看中國人口的現實和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8-22 11:52:58  


 
  2002年聯合國的人口報告,指出了另一個事實:計劃生育並非控制人口增長的唯一手段。經濟的增長、城市化的加速、婦女的教育和就業機會的增多、養育孩子費用的飈漲、“社會安全”等福利對養老的制度保障,都會大幅度提高婦女生孩子所犧牲的機會成本,最終導致生育率下降。這一規則,不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港台、新加坡等受儒家文化深刻影響的地區,都不例外。從中國近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看,如果不搞計劃生育,而是廢除戶籍制度,鼓勵城鄉流動,給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提供更多的進學、就業的機會,完善養老制度,人口增長恐怕會得到更為自然的控制。政府的角色不是命令誰能生誰不能生,而是給婦女提供更多的服務,包括避孕和教育上的服務。唯一合理的“計劃”,是家庭自己的“計劃”。

  另外,把許多問題不分青紅皂白地推給人口,已經使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的發展中吃到了許多苦頭。葉檀女士先假設了二十年後中國人口二十億這一不可接受的數字,最後落實到“計劃生育必須實行”的結論。在我看來,這不過是計劃經濟舊思維的延續。韓國的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503人,荷蘭為496,日本337,英國256,德國229,中國141。即使中國的人口達到20億,也還達不到英國、德國的密度,何來去火星找資源之說?許多中國讀者大概不會注意到:比中國落後得多的印度,人口密度比中國高一倍還多,達到每平方公里382人,而且還在持續增長,馬上要超越中國而成為第一人口大國。印度固然問題很多,但大部分研究印度的經濟學家把這樣的人口增長當作印度未來幾十年相對於中國的發展優勢。日本的人口密度也比中國高出一倍多,但大量國土仍然被人跡罕至的森林所覆蓋。不久前還有報道說,北海道因為找不到人住,政府居然對遷去的居民免費贈送土地。事實上,人口過剩在明治時期就成為日本的心病,乃至許多人覺得不擴張就沒有出路,雖然那時人口不過三千多萬。但如今日本以接近1.3億人口居然能維持這樣的生態。以我個人有限的見聞和知識,如果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能夠達到日本的水平,那麼以現有國土維持20億人口,生態環境和生活水平恐怕仍然會高於現在。

  當然,當“現代中國文明”沒有也不可能達到“現代日本文明”的水平時,我們不能根據這樣的假設行事。這是我反對易富賢的“多生論”的理由之一。中國的制度文化,使得中國無法更有效地利用環境,使發展對環境的衝擊多大。這也使得中國生態的人口的承載力小得多。進入這樣的現實,葉檀假設的“二十億”就確實成了不可承受的數字了。

  但是,更有益的發展路徑,是使“中國文明”的水平逐漸接近“日本文明”。在這方面,我們這些舞文弄墨的人當然會有很多無助感,自己很難對現行政策有多少貢獻。但是,我們能有建設性的少數幾個地方之一,就在於把各種發展模式隱含的代價講清楚,提高公共在這些方面的意識。過去三十多年,中國至少有兩代人都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政府告訴你,如果不計劃生育,到某某年人口就會達到多少多少。大家驚恐之餘,就都擁護控制人口。然後有了錢就買車、住大房子,充分享受“人口紅利”,再看著滿街的擁堵和污染的空氣嘆息:人口實在不能再多了!至於老了後孤苦伶仃地住在那大房子裡、打電話叫救護車也無人理會的未來,則還顧不上想。如果公眾意識到:即使是為了老有所養,中國也需要多一點的人口,政府沒有權力控制婦女的子宮,我們都要想一想生態必須承受二十億人口的現實。在這樣的假設下,中國人也許就更願意現在委屈自己一點:住小點的房子,能不開車就不開車。事實上,許多中國人到日本後才驚嘆:沒想到日本人收入那麼高,但住得是那麼擠!

  所以,我覺得葉檀和易富賢兩人的生活環境都在人口問題上為他們提供了可貴的視角。我希望葉檀多給易富賢講講:中國的制度、文化水平是如此之低,使得生態的人口負載量大打折扣,人口增長非常危險。我也希望易富賢對葉檀講講:日本作為世界上最富有、和諧、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人口老化已經到了許多老人叫救護車都沒人接電話、救火警察等基本公共服務都找不到人的程度,而窮得多的中國,老齡化速度和日本基本一樣,等著60後、70後這代中國人的老年前景將是什麼?這樣,中國公眾就可以把人口增長和不增長的代價都看得更清楚,然後自己去作決定吧。(2012年08月17日07:38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