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志願軍戰俘為何去台灣

http://www.CRNTT.com   2012-08-26 09:56:46  


 
  去台灣的志願軍戰俘們的命運:政治棋子

  1954年1月23日起,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14207名志願軍戰俘用軍艦、飛機分批送到台灣。次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實為今年來最安眠之一夜也。”在日記中,蔣介石更把志願軍戰俘赴台稱作“五年以來精神上對俄鬥爭之重大勝利。”

  台灣方面動用了極高的規格來歡迎志願軍戰俘抵達台灣。蔣介石派了蔣經國、張其昀、穀正綱等到碼頭歡迎。台灣還舉行了盛大的歡迎集會,“行政院長”陳誠在會上致詞。不久,蔣介石還派“總統府參軍長”桂永清代表他前往各“義士新村”及各醫院宣慰戰俘們。2月4日,他又出面接見戰俘代表30餘人,對他們“慰問勉勵”。他說:“你們這次回到自由祖國的懷抱,就猶如被匪綁票日久的子弟,經過了漫長的掙扎和鬥爭,終於獲致了今日,比父兄子弟團圓歡欣更為有意義,有價值,無比快樂和勝利”;並要求全體戰俘“為三民主義而奮鬥”。 1955年1月23日,台灣當局為紀念戰俘們到台一周年,又將該天定名為“自由日”,發起“條條大路通自由運動”。

  但歡迎過後,戰俘們首當其衝面對的,是所謂的“思想改造”。具體事務由蔣經國主持,其模式完全參照蘇聯,包括自我清查反省,刺血字、寫血書、舉行向蔣介石宣誓效忠儀式,到各地做巡回報告……經過不到三個月的訓練後,除極個別老弱病殘者退役外,“國防部”把士官以下的約9000人全部於4月下旬分撥陸海空軍,4000餘校尉級軍官參照國民黨原有的軍官戰鬥團,編為“反共義士戰鬥團”,由“國防部”總政治部直接指揮,從事對大陸的心戰工作。為了籠絡他們,國民黨還為戰俘專門建了“義士新村”,供其集中居住,並允諾為他們“授田”。台灣報章上也充斥著“義士”的各種事跡,和到台後受到的“熱烈歡迎及優待”。(據陳紅民《蔣介石的後半生》)

  台灣當局似乎忘掉了戰俘們來台之前所承諾的最重要的一條:“戰俘去台灣後可以自由選擇職業、不肯去台灣的,可以選擇前往中立國”。說到底,他們只是政治棋盤上的一枚棋子。

  結語:這是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背負著一段被遺忘的歷史。這段歷史,還有太多的史料需要解密(譬如:李大安們的上級;戰俘們的“家庭成分”構成;不同成分的選擇比較……)……只有越徹底的解密,才能越徹底地化解掉歷史壓在現世胸口上巨大的沉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