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的三大死穴

http://www.CRNTT.com   2012-09-16 08:58:17  


 
  脫亞入歐壽終正寢

  去年爆發的日本地震,使日本缺乏戰略騰挪空間的弊端,顯露無疑。

  作為經濟大國,日本和德國,是核能利用最充分的國家,亦反應了兩國的經濟總量,與資源擁有之間的反差巨大。某種意義上說,發展核電,是避免過度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必然選擇,亦是日本的悲哀與無奈。

  而在地震將使日本沉沒的傳言之下,日本人未來大規模遷移到哪裡,亦成為廣泛的猜想。由此,日本人的領土危機,亦比從前更為急迫。

  回歸小國,保持強國,或可是日本未來宿命。

  日本崛起為亞洲乃至世界強國,乃是在亞洲引領現代化的先聲,獲得了相對亞洲諸國的制度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不可能永久。隨著亞洲國家現代化的推進,日本的領先優勢,將會逐步消解。

  2010年,日本即被中國反超,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有預測稱,到2025年,中國、印度的GDP將分別占到世界總GDP的15%和10%。而屆時,日本的這一比率只有5%。這一數據,基本與亞洲受到西方衝擊前夕一致。也就是說,當亞洲諸國,尤其是亞洲大國也同步完成現代化之後,日本的制度優勢將蕩然無存。

  由此,日本立國百年以來的根基,亦將被動搖。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奉行脫亞入歐的國策,並且,這種脫亞入歐的思維,與日本殘存的封建遺毒結合,最後變成了一種畸形的發展戰略,即在完成自身對於歐美的學習後,將自己獨立於亞洲之外,然後,以歐美的眼光,來看待亞洲同伴。但是,日本對於亞洲的破壞作用,更甚於歐美,歐美是在亞洲殖民,然後希望同化其殖民區,而日本,則是對亞洲赤裸掠奪。日本在二戰前,長期對於亞洲實行領土競爭戰略,迷戀武力征服。先後對朝鮮,中國和東南亞諸國發動侵略戰爭。日本由此本身走向了崩潰的邊緣,亦無益於亞洲。脫亞入歐,由此成為半瓢水。

  在二戰之後,日本在美國幫助下,實現了文化,社會制度的改革,失去了政治和軍事大國地位的日本,在亞洲推行的是財富競爭戰略,意外的是,這種戰略,使日本與亞洲獲得了雙贏。日本獲得了亞洲的市場和資源,其第一大市場,即是中國,第一大資源來源國,則是印度尼西亞。

  在此情況下,日本的脫亞入歐,亦發生了動搖。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地已經日益趨同, 包括日本,本身已經在某些領域,與歐美趨同。日本在成為西方8國集團之後,其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政治制度,已經基本固定,而在經濟領域,歐美已經不是日本的朋友,而是競爭對手了,特別是在高端產業領域,日本與美國,德國幾乎是平行發展,在汽車領域,日本更是美國的最大威脅。

  而亞洲諸國,亦在完成民族革命之後,逐步與現代制度接軌,日本與亞洲大部分國家,亦已基本趨同。

  目前,亞洲勢頭正猛的國家,是中國,印度,越南,日本已經完成了其崛起歷程,對於這些國家的高速時代,只能羨慕,不能仿效。而日本的未來,也在於與這些亞洲國家綁定:在他們的崛起過程中,利用日本目前尚有的優勢,進行互補,最後實現共生。

  日本百年前提倡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在未來將以另一種模式實現。這種模式,甚至不同於目前亞洲的雁陣模式,而是多頭競爭,多級發動。日本,注定未來要泯然眾人。

  這種落差,是未來數十年內,日本必須接受的現實。

  二百年一個輪回,脫歐入亞,回歸亞洲,或者是日本未來一百年的理性戰略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