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內外兩大風險逼近 中國靠什麼化解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08:55:31  


 
  另一方面,美國還可以憑借在高科技領域的優勢構築針對中國的高邊疆,就拿全球市值最高且被部分神化了的蘋果而言,足以讓中國同行追趕好多年。假如蘋果最終一統中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市場,則將對國產手機製造商形成致命打擊。

  從普通微觀主體的視角觀察,中國這些年來取得的經濟成績表不可謂不亮麗,但民眾能真實感受的福利效應其實並不算太高。由於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加上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向政府和企業傾斜,可供民眾分配的最終財富不多,加上通脹對工資增長效應的衝銷,使得民眾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欲望一直難有實質性改觀。偏偏民眾消費的產品還高度市場化,尤其是作為剛性需要的住房,價格高度市場化,形成了民眾的實際購買力與居高難下的房價之間的巨大落差。在經濟內外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如若沒有前瞻性的治本措施,則局部風險的擴散和累積將有可能演變成系統的經濟與金融風險大爆發,而民生福利和財富增長的不協調已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如若不能找到有效對策,很有可能成為激化社會矛盾的定時炸彈。

  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兩大風險,既有基於增長動力衰減引致經濟減速的相關負面效應表達,也有主要金融與工業強國利用依然握有的權力符號與先導性資源優勢,試圖再度劫掠中國財富,進而切割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核心利益。因此,宏觀經濟政策下一步,既要激活適應有效經濟增長的相關要素,更要針對在金融以及科技產業化等方面的軟肋,盡早“補課”。

  眼下,在經濟增長處於下行區間時,政府通過適度微調宏觀經濟政策激活增長,並沒有錯,但這些年來凱恩斯主義特征明顯的宏觀調控已經證明:即使是有效的宏觀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誘導因素,並不構成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而外部需求下降引致的出口衰退,正是中國降低對美歐市場過度依賴、加快經濟轉型的時間窗口。從操作層面看,政府在保增長、促發展的同時,應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國內低成本的技術轉移,提高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在配套條件支持下,打造內生經濟增長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筆者尤為擔心可能出現的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應。現階段,決策層尤須保持相當的理性,適度控制財政與貨幣政策工具的釋放。如果撇開經濟轉型的宏觀大略不顧,在沒有對宏觀經濟作徹底體檢並拿出有效應對藥方的情況下,再度舉起投資大旗,注定是次優決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