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城鎮化關鍵期戰略謀劃

http://www.CRNTT.com   2012-09-28 08:47:42  


 
  第二,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抓手。經濟結構失衡是長期制約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集中體現在一、二、三次產業比例不協調,服務業多年來徘徊在40%多一點,與中國同等人均收入水平的國家大多在54%左右。原因之一,就是城鎮化發展質量不高,不少地方服務業發展所需的“入門人口”規模達不到,缺乏需求支撐。

  城鎮化有利於工業結構轉型升級,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聚集人力資源等,促使企業形成充分競爭,增強創新動力和能力,提高科技進步與經營管理水平,推動中國工業由大變強。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指出,如果城鎮化這步棋走好了,可以加快扭轉經濟結構失衡的局面,使經濟發展的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

  第三,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城鎮化有利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有利於節約土地資源,使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業機械化成為可能。

  第四,城鎮化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六大問題困擾城鎮化

  文章分析,由於歷史傳統、經濟社會、體制機制等多方面深層次的原因,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必須高度重視和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一是城鎮化發展水平總體滯後。從城鎮人口數量看,人口城鎮化明顯滯後於土地城鎮化。中國城鎮化率2011年為51.3%,但其中包括了規模達1.59億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戶籍在農村的農民工及隨遷人口,這部分人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居民。按戶籍計算的城鎮化率只有35%左右,遠低於世界銀行統計的中等收入國家平均48.5%的水平。

  從城鎮化質量看,發展滯後更為明顯。“重面子輕里子”、“重地上輕地下”、“重硬件輕軟件”、“重短期輕長期”等問題突出,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協調。有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事業投入嚴重不足,一些大城市、超大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緊張、空間擁擠、安全風險嚴重、生態空間不足等“城市病”顯現。

  二是城鎮化發展方式粗放。城鎮化過程中過度依賴低成本的資源進行數量擴張。2000~2010年全國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張了64.45%,而城鎮人口僅增長了45.9%,胡存智指出,我們未達到後工業化時代,卻已提前預支了那個時代的土地資源,城鎮用地規模擴展過快,全國城鎮化呈現低密度化和分散化傾向。一些城市形成“攤大餅”式的空間擴張形態,盲目建設大馬路、大廣場、大廠區、標誌性建築等,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一些城市發展超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舊賬未還、又欠新賬”,人口、土地、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水及其帶來的問題尤為嚴重,全國650多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110座嚴重缺水。

  三是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盡合理。城鎮化水平呈“東高西低”特征,東部一些地區人口、土地、資源矛盾加劇,中西部許多地方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城市群數量不足與質量不高並存,中小城市潛力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小城鎮數量多、規模小、功能有待提升。

  四是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不強。工業化、城鎮化與服務業的發展沒有形成良性循環,一些地方搞城鎮化只是盲目跑馬圈地,“開發區”、“工業園區”、“城市新區”有其名而無其實。一些中小城市、小城鎮產業發展和集聚缺乏支持,造成產業發展吸納就業的能力不高,對城鎮化發展支撐能力低下。
  
  五是城鎮化過程中城鄉矛盾突出。一些地方城鎮化發展缺乏城鄉統一規劃,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一頭重、一頭輕”,反哺農村力量薄弱,耕地減少過多過快,影響農業發展。有的地方違背農民意願“遷村並點”,損害了農民利益。

  六是城鎮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土地管理制度、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滯後。一些地方隨意調整規劃,在規劃實施中各自為政、相互脫節、協調不夠,影響了城鎮化的健康有序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