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莫言家族:不做人上人 也不能做人下人

http://www.CRNTT.com   2012-10-28 09:03:21  


1990年代,莫言在一處倉庫寫作《酒國》。(莫言文學館 供圖)
 
  現在屋後水泥地裡翻曬玉米的薛老伯和村民們都知道了,他們小時候叫“鬥兒”的孩子,靠寫字拿了一個國際大獎。“鬥兒”是爺爺管遵義起的,爺爺算是高學歷的文化人,讀過舊學私塾,家裡有很多醫書,寫得一手好字。爺爺的意思是:別看他長得醜,他可是北斗星,長大一定成才。

  管家隔壁的墻上和附近的跨河大橋護欄,都掛上了“熱烈慶祝家鄉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紅色橫幅。

  莫言近千萬字描述的“高密東北鄉”。如今實指高密東北部的河崖、大欄兩個原公社的區域,隨著朝代更迭和時代變遷,明清時的舊稱“高密東北鄉”,先後改為河崖公社、大欄鄉、河崖鎮、夏莊鎮、膠河疏港物流園區。莫言出生的村子平安莊,舊名“三份子”。

  “我小時候,政府還沒有修水堤,從屋裡可以望到膠河。後來我小學失學後,還參加過膠河的水利工程,天天在河道裡挖掘泥土。”莫言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

  站在管家屋後,寬闊的膠河翻騰著昏黃的污水,高大的楊樹一排排沿河延伸開去,高大的河堤上長滿茂盛的荒草。

  現在的村莊已經看不見期待中鋪天蓋地的紅高粱,滿目的黃色土地裡,偶爾會有小塊青綠色晚玉米沉默地站立著,凸凹站立著。

  村南邊的順溪河和墨水河之間的沼澤地,當年土匪出沒的蘆葦湖泊,如今變成了一馬平川的膠河農場。

  1960、1970年代,河崖、大欄一代地勢低窪,河道縱橫,每逢夏季,經常水澇成災。於是當地農民只能種紅高粱,以此為主糧。

  “在吃不飽飯的年代,紅高粱渾身是寶,高粱米磨成粉,可以做成餅和窩窩頭,或者釀酒,穗可以編織成草把掃地,葉子和枝杆用來給牛當草料,或者編織成草席和門簾,根部也可以敲乾淨土曬幹後當柴火燒。”莫言父親管貽範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當時整個河崖公社(今天的夏莊鎮),種滿了高粱。一眼望去,滿眼都是綠色,無窮無盡,風吹的時候,高粱不停搖晃,嘩啦作響。

  為治理洪澇災害,當地政府大興水利,挖河開渠,澇災解除,大片的紅高粱也從土地上消失。後來小麥、黃豆、玉米、蔬菜、棉花,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同時消失的還有高粱酒、高粱餅、高粱窩頭。

  莫言的《紅高粱》在1986年3期《人民文學》發表,被張藝謀看到,準備拍成電影,他將4個拍攝地放在了高密,分別是莫言家附近的孫家口村石板橋,高密南部的拒馬河鎮泊子村,西南王五水庫的農戶家和高密西部的峽山水庫。

  這時,高密農民已經多年不種高粱這種低產難吃的作物了,莫言領著張藝謀和鄉親們討價還價,最後以每畝地300元左右的價格在酒坊外的3個外景地種植了130多畝高粱。

  《紅高粱》獲柏林金熊獎後,高密政府給河崖至平安莊的馬路取了個名字:紅高粱大街。當地有商人靈機一動,推出了從莫言小說裡借來的“我奶奶”的小名“九兒”,生產白酒。

  正在莫言老宅屋後晾曬玉米的薛老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地早就不種高粱了,太難吃了,除了造酒沒有什麼別的功能。如今,偶爾有年紀大的村民種幾株紅高粱,也是為了編制掃把掃地用。

  1986年,管家在規劃的新村蓋了8間紅磚瓦房,全家就搬過去。老屋用來放雜物。後來因風吹雨打,兩側房屋和廁所、豬圈都拆掉了,只保留了正屋。南方周末記者沿河繼續驅車前行4分鐘,抵達莫言二哥家。

  二哥管謨欣一家和莫言父親目前住在這裡。他一直在鎮上工作,寫了一輩子材料,退休在家。因為92歲的老父親管貽範不願意進城,他就一直在家裡照顧父親。管謨欣長得和莫言很像,只是個子要比莫言小一號,人比較黑瘦。

  兩年前,地方政府見不時有慕名而來的遊客,要撥經費修理老宅,莫言不同意。

  “現在拿了諾貝爾獎,政府又提出要修,開發成旅遊景點,我們不同意,那樣太張揚了,做人要低調。”管貽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身體很好,滿面紅光,就是耳朵不大好使,跟他說話要對著他耳朵大點聲。

  搬離老宅,莫言妻子杜芹蘭和女兒管笑笑在新村住了兩年。電影《紅高粱》走紅後,杜芹蘭和管笑笑被轉成了城市戶口,杜芹蘭還得到了一份工作。為此莫言在高密市區南關天壇路買下了26號院,蓋了一個大院子。

  1988年到1995年,莫言在這個自建的房子裡創作了《酒國》、《豐乳肥臀》等作品。1996年,莫言和大哥一起買下了現在居住的房子。南關天壇路的26號院轉賣給了朋友,再後來,朋友把房子捐給了高密市政府。

  相比莫言在平安莊的故居,26號院鮮有記者造訪。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如今這裡已是高密鳳城藝術團和高密婦女健身協會的辦公地點。

  莫言文學館成立以後,館長毛維傑把26號院裡,當年莫言在這處居所中使用過的桌子、台燈、椅子,包括一台老式電腦,都搬到了如今的莫言文學館裡陳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