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建:經濟反轉需優化制度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2-11-26 08:43:21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即將進入2012年的最後一個月,但中國宏觀經濟復甦的路徑卻似乎受到幹擾。究竟哪些因素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新的政治周期的作用下,年底之前的經濟景象會否令人樂觀一些?明年中國經濟會否出現持續復甦的良好局面?就此,此間華夏時報日前專訪了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他認為,由於決定經濟下行的長期因素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中國經濟下行趨勢目前不會結束;如果沒有城鎮化具體舉措和調整分配關係根本措施的出台,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時刻就尚未到來。文章內容如下。

  短期反彈不值得樂觀

  問:十八大之後,新的政治周期已經開始,在其作用下,第四季度經濟會否出現反彈?

  王建:曾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四季度將觸底。我們的確看到,PMI、工業增速、工業利潤、出口和財政收入數據都有一定反彈,這些都是判斷經濟向好的理由。但我仍然認為中國經濟還沒有觸底,反彈是暫時的,只表現了經濟在下行趨勢中的波動。因為觀察短期經濟運行不僅需要短期視角,更需要長期視角。

  問:從長期視角看,決定經濟運行中的長期變量是否發生了變化?

  王建:一般而言,短期變量是指貨幣、利率、財政收支和物價水平這些宏觀變量;長期變量則是指收入分配、城鄉人口比例等結構因素,提供主要國際需求國家的長期經濟走勢以及制度變化。短期因素是快變量,如銀根可以馬上放鬆或收緊,但長期因素變化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累。政策雖然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但根本改變一個社會制度需要長時間醞釀。所以,長期因素決定長期經濟趨勢,至少是長達5年的中期趨勢,不會因短期因素變化而立即改變。或者說,短期因素不能改變趨勢,而只能改變擴張與收縮的幅度。如果是這樣看問題,對短期經濟運行的判斷就不會因月度數據好一點就立即樂觀,差一點就立即悲觀。

  問:現在哪些因素的變化可以作為重要的判斷依據?

  王建:比如,分配關係是決定儲蓄與投資比例的長期因素,因為它是制度性因素,是由社會生產資料占有方式決定的。現代市場經濟的生產資料占有方式,是允許少數人通過占有生產資料而占有收入。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後也轉入了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在這一點上與世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已經沒有什麼不同。生產資料以及由其所決定的分配關係,大的變革是起於1997年產權制度改革。改革帶來了微觀經濟的高效率,也奠定了中國真正轉入市場經濟的基礎,是進入新世紀這十年中國取得高速發展的最重要制度因素,但也導致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的社會現實。進入新千年以後的這十年裡,消費率下降了14個百分點以上,減少的消費比率就增加到資本形成和淨出口方面。其實,淨出口也是儲蓄或資本積累的一種形式,是以外匯形式被儲蓄起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