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郭益耀:中國崛起成就大 能否複製且存疑 | |
http://www.CRNTT.com 2012-11-30 00:12:51 |
當然,“北京共識”到底只代表一個概括性的、有關發展策略的理念框架;很難想像大陸所實行的“中國模式”對許多落後國家也具有可行的操作性能。實際上溫家寶總理便不同意“北京共識”的提法。而認為有關各國必須依據各自國情,設定自己的發展模式。我相信他是說真心話的。 結語:也談香港對“國民教育”的爭議 老實說,我對今年(2012)初夏)香港公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中所指內地現行政治體制“進步、無私與團結”,又指外國政黨政治制度下“政黨惡鬥,人民當災”,不甚了了,也不想一讀手冊求解。但是對引號中的區區數字,被廣泛視為“洗腦工程”,群起而攻之,引發如此軒然大波,滿城風雨,卻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到。香港到底是個高度開放的社會,這類議題也很容易過度政治化,不在話下;以致許多知識分子(包括政治人物、學生、講師、教授等等),借題發揮,攻其一不及其餘,無限上綱;儘管這也可說是“理性化”的政治行為,就如美國的“兩黨惡鬥”一樣,為爭取選票,各自渾身解數,興師動眾。這是西方民主政制特色,無可厚非;至於其社會經濟效果如何,則應另當別論,不可簡單化地以“人民當災”四個字否定之。 其實所指這類群眾運動,都屬社會學家所說的滾雪球般的“群體/群眾動態”(group/massdynamics)效應,文革期間紅衛兵騷亂便是如此。姑不論這類群眾運動是自發的,或另有玄機(紅衛兵騷亂肯定不完全是自發的),但是作為學者,相信還是應該對所謂“中國模式”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現象,剖析其橫切面特徵及動態流程,以便窺其全貌。這是這篇短文的目的。當然文中提到的許多觀點,其本身就是頗富爭議性的;但願能收拋磚引玉之效,讓有識之士參與評論,但懇勿責備求全,手下留情是幸。 在結語前還得補充一兩句:像中國如此龐然大國,三十年來在改革開放政策下,不斷向地方和個人放權,這令中央執政當局要在“自由化”和“集中”(或曰“維穩”)之間取得平衡,確實並非易事。因此,就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徇私枉法、貪污濫權,以致各類冤案慘案的發生,時有所聞。節制新聞言論和學術自由也不難想像。開放自由民主如美國者,行內人也都心知肚明,其媒體和學術出版社都有一定的自我審查和節制的尺度;只是程度高低或有所不同而已。近年來國內發生的幾起聳人視聽的案件,如劉曉波、艾未未、陳光誠等或如早前的方勵之,似乎都應從這一歷史角度來加以評介;大可不必因應媒體“拍拍獵奇”(Paparazzi)(狗仔隊)式連珠炮彈的渲染,而完全否定了整個“中國模式”正面的歷史效應。其他幾個被判監或死刑的“大老虎”,如成克傑(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陳希同(北京市長)以及陳良宇(上海市委書記),或曰近日的薄谷開來,等等,也都或多或少反映北京政權具有一定的自我清洗和自我完善的內在機制,否則這個政權早已如印尼的蘇哈托或菲律賓的馬可施總統一般地烏呼哀哉矣。可也別忘了,宋朝包青天所處理的也都是這類案件,而且肯定也有許許多多“漏網之魚”;所謂自古已然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