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需要怎樣的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12-12-05 08:43:57  


 
  投向制約消費的短邊

  文章分析,在經濟增長的“黃金律”這件事上,投資和消費是此消彼長的替代關係,但是有例外,就是投資(尤其是政府的公共投資)投向制約消費的短邊,可能在未來消除制約消費增長的瓶頸,從而改善消費和投資之間的比例關係。

  近幾年,新一輪的政府投資熱潮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投在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地鐵上。在中國城市日益擁堵的今天,投資於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意義在於,一來可以提高城市運作的效率,緩解交通瓶頸對於城市發展造成的制約作用;二來能擴大城市對於人口的容納力,進一步發揮城市推動現代經濟增長(特別是服務業)的作用。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產生的效益顯而易見。一種誤解是,全世界的地鐵都虧錢,所以地鐵是沒效益的。但對於基礎設施的回報不可做此簡單的計算,而應考慮到它對於整個城市發展和稅收增長的提升作用。

  例如,南昌地鐵融資中允許地鐵公司經營地鐵沿線的土地,可以將地鐵沿線的土地升值收益再投入到地鐵建設中去,表明這種“看不見的好處”。地鐵建設對改善城市的生活質量有著切實可見的作用,否則老百姓也不會“地鐵修到哪,房就買到哪”。

  當然,在特定的城市,是建地鐵好,還是其他公共交通設施更有效益,是需要嚴肅評估的。畢竟不同的交通基礎設施的造價差別非常大,而不同的投資所帶來的對於城市發展的收益差別是否同樣巨大,需要謹慎對待。否則,政府借錢造地鐵,最後的確可能使地方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投向公用事業

  文章稱,按世界銀行報告的提法,城市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如果你相信經濟增長最終是為了提升人的生活質量,減少貧困人口,那麼,經濟發展的重點就是發展城市。

  即使是向農村的投資,也要區分投向何處。在刺激內需的口號下,大量的建材補貼用於鼓勵農民在農村建房,問題是,為什麼不將同樣的補貼用於農民進城後的租房呢?或者為什麼不將錢花在農村的教育和醫療上?

  給定城鎮化的大趨勢,對於進城農民的教育投資應成為重中之重。如果對此不及早重視,未來產業升級將面臨勞動力技能的制約。另外可能導致一部分受到良好教育的勞動力能跟上產業升級的步伐,而農民的下一代卻跟不上,結果是擴大社會的收入差距。

  在當前的戶籍制度下,擁有豐富高等教育資源的大城市居民享有更多的高等教育獲取權,不願意讓外來人口分享。連帶後果是,在高中教育階段,外來移民也不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利。未來中國城市的人口總體上是增長的,在大城市人口增幅將更大。隨著戶籍制度的逐步改革,外來移民中長期定居的比例將會提高。

  看清了這一趨勢,正確的政策更應該是,讓農村進城的移民和他們的下一代在城市里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訓,防止他們在未來產業升級的進程中掉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