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周其仁:中國經濟水落石出

http://www.CRNTT.com   2012-12-11 08:55:55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中心主任 周其仁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訊/和訊網今天登載文章“周其仁:中國經濟水落石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中心主任周其仁在文中指出,水位下去,石頭就出來了,成本頂著,債務頂著,這是目前中國經濟形勢的特點:水落石出。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未來會怎麼樣?

  中國經濟現在的狀況有一個大背景,我始終把我們的經濟看作是兩個海平面的運動:中國開放時已經有了發達國家這個樣一個高海平面,我們是處在一個低海平面。高海平面人均GDP13000美元(1978年的美國,現在人均為3-4萬美元。

  世界經濟還有一個由中國、印度、前蘇聯等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低海平面,中國開放時人均不到200美元,翻兩番達到800美元。中國開放時,這兩個海平面差一百倍。鄧小平改革開放把這兩個海平面打通,這個打通釋放了巨大的市場。

  因為原來低海平面國家都是二戰前後獨立的,非常看重自己的國家主權,但一直處理不好主權和開放的關系,基本用的是替代辦法:國家權力把關稅壁壘提得很高,讓國際資本、商品無法進入,空吹國內市場發展國有企業。這是當時很多國家的策略。這個策略主權維持住了,但經濟發展不理想。

  鄧小平總結經驗教訓後提出開放,1990年印度開放,1991年前蘇聯垮台蘇東體系開放,這個世界變得跟過去有所不同。

  這兩個海平面是冷戰形成的,差距非常大,一打通後會發生很大的對流。一個是大量資本、技術信息往低海平面落。中國人這麼多年自己積累,什麼時候可以把這個國家搞上去。還有一個效果是當時沒想想到的,即低海平面變成大量輸出,這是沒想到的。

  開放時我們是一個有10億人口8億農民的國家,工業能力非常差,在世界上沒有什麼產品。可隨著開放,低海平面有大量的東西出來,這是經濟學中講的比較優勢。比較優勢的前提是要比較怎麼做到強大的對流?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即改革紅利。

  這是最近李克強所講的,“改革是中國最大紅利”,筆者認為講得很好,不是什麼其他行業。有人說是人口紅利,1965年中國人口紅利就開始升了,所謂人口紅利是指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1949年結束戰爭,國家統一、和平,人口就開始提高了,到1965年中國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升。1965年是52%,到改革開放前夜升了10個百分點。可這段時間裡人口有什麼紅利?人口對中國是負擔。

  筆者在這段時間裡下鄉,下鄉中9人中有7人是農民,城裡人還不斷下鄉,為什麼?城裡沒工作,糧食不夠吃。人口是負擔,所以中國走上了一個最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最後是通過改革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包產到戶糧食夠吃,民營企業一搞就業機會就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